| 致谢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环境激素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1-27页 |
| 1 环境激素及其种类 | 第11-12页 |
| ·环境激素的概念: | 第11-12页 |
| ·环境激素的种类 | 第12页 |
| 2 环境激素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 ·环境激素对水生动物发育及生殖毒性: | 第12-14页 |
| ·环境激素对陆生动物发育及生殖毒性 | 第14-16页 |
| ·环境激素的免疫及细胞遗传毒性 | 第16-17页 |
| ·环境激素的神经毒性 | 第17-18页 |
| ·环境激素的致癌性 | 第18-19页 |
| ·环境激素与细胞凋亡 | 第19-21页 |
| 3 讨论 | 第21-22页 |
| 4 结语 | 第22-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环境激素马拉硫磷和阿特拉津对鱼类细胞的毒理学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 第27-63页 |
| 引言 | 第27-29页 |
| Part Ⅰ 马拉硫磷和阿特拉津对草鱼细胞的毒性效应分析 | 第29-3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 ·试验细胞 | 第29页 |
| ·测试药物及理化性质 | 第29-30页 |
| ·测试药品制备 | 第30页 |
| ·常规器材 | 第30页 |
| ·草鱼ZC7901细胞传代培养 | 第30-31页 |
| ·马拉硫磷和阿特拉津的细胞毒性试验: | 第31页 |
| ·不同作用时间IC50值的计算 | 第31-32页 |
| ·细胞生长抑制曲线 | 第32页 |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 ·马拉硫磷和阿特拉津作用草鱼ZC7901细胞后的形态学比较: | 第32-33页 |
| ·马拉硫磷和阿特拉津对草鱼ZC7901细胞的活性抑制效应 | 第33-35页 |
| ·不同作用时间内马拉硫磷和阿特拉津对草鱼细胞的IC50值 | 第35页 |
| ·草鱼ZC7901细胞生长抑制曲线 | 第35页 |
| ·讨论 | 第35-38页 |
| Part Ⅱ 马拉硫磷和阿特拉津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 第38-49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 ·实验细胞及测试药物 | 第39页 |
| ·常规器材 | 第39页 |
| ·细胞凋亡的诱导 | 第39页 |
| ·吖碇橙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39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检测细胞凋亡 | 第39-40页 |
| ·电镜观察细胞凋亡 | 第40页 |
| ·PI单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第40-41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 ·细胞凋亡形态的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 | 第41-42页 |
| ·马拉硫磷和阿特拉津诱导细胞DNA发生特异性降解(DNA ladder) | 第42页 |
| ·透射电镜细胞观察 | 第42-43页 |
| ·PI单染色流式细胞仪观察 | 第43-45页 |
| ·马拉硫磷和阿特拉津诱导草鱼ZC7901细胞凋亡百分率 | 第45-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Part Ⅲ 马拉硫磷和阿特拉津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初探 | 第49-6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 ·实验细胞及测试药物 | 第49页 |
| ·常规器材 | 第49页 |
| ·细胞凋亡的诱导 | 第49页 |
| ·线粒体膜电位(ΔΨm)测定 | 第49页 |
| ·O2~-的测定 | 第49-50页 |
| ·H_2O_2的测定 | 第50页 |
| ·细胞内Ca~(2+)测定 | 第50页 |
| ·细胞内ATP含量测定 | 第50-51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 | 第51-52页 |
| ·细胞内O_2~-和H_2O_2的变化 | 第52-54页 |
| ·细胞内Ca~(2+)变化 | 第54-56页 |
| ·细胞内ATP含量变化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录1: WWF提出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类表 | 第63-66页 |
| 附录2: 试剂配方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