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9页 |
·稀土醇盐的合成及性质 | 第10-15页 |
·稀土醇盐的特性 | 第10-13页 |
·物理性质 | 第10-11页 |
·化学性质 | 第11-13页 |
·稀土醇盐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稀土金属醇盐的应用及稀土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 | 第15-23页 |
·稀土醇盐的主要应用 | 第15-17页 |
·介孔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 第17-23页 |
·介孔材料合成机理 | 第18-19页 |
·影响因素 | 第19页 |
·稀土类介孔材料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表征方法 | 第20-23页 |
·热稳定性研究 | 第23页 |
·课题的选择和目的 | 第23-27页 |
·本研究项目的目的和科学依据 | 第23-24页 |
·本研究项目的研究方案 | 第24-25页 |
·本研究项目的基金来源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稀土醇盐及稀土介孔材料的制备及研究方法 | 第29-37页 |
·制备方案的选择 | 第29-31页 |
·稀土醇盐制备方案 | 第30页 |
·稀土纳米氧化物制备方案 | 第30页 |
·稀土介孔材料制备方案 | 第30-31页 |
·样品制备 | 第31-34页 |
·稀土醇盐样品的制备 | 第32-33页 |
·稀土纳米氧化物样品的制备 | 第33-34页 |
·稀土介孔材料样品的制备 | 第34页 |
·论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稀土醇盐的化学结构分析 | 第37-46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42页 |
·稀土乙酸盐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9页 |
·稀土醇盐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2页 |
·稀土醇盐紫外光谱分析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稀土醇盐合成过程中制备参数的影响 | 第46-51页 |
·反应时间对稀土醇盐产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烷氧醇对稀土醇盐产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碱土金属对稀土醇盐合成反应的影响 | 第48页 |
·稀土醇盐制备过程中的缔合现象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稀土纳米氧化物的形貌及其晶相结构 | 第51-55页 |
·稀土纳米氧化物颗粒形貌及粒度 | 第51-52页 |
·稀土纳米粉体的晶相结构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稀土介孔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55-64页 |
·样品表征 | 第55-59页 |
·XRD表征 | 第55-56页 |
·电镜观察 | 第56-57页 |
·BET分析 | 第57-58页 |
·TG-DSC 分析 | 第58-59页 |
·介孔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59-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第七章 模板剂对稀土介孔材料热稳定性及孔结构的影响 | 第64-72页 |
·热稳定性研究 | 第64-68页 |
·模板剂对Ce02介孔结构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65页 |
·不同温度焙烧样品的晶相结构 | 第65-66页 |
·不同温度焙烧样品的红外光谱 | 第66-67页 |
·不同温度焙烧介孔 Ce02孔结构分析 | 第67-68页 |
·模板剂对二氧化铈介孔结构的影响 | 第68-70页 |
·PEG分子量对二氧化铈介孔织构的影响 | 第68-69页 |
·TEA添加量对二氧化铈介孔结构形成的影响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第八章 沦文总结 | 第72-73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