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序论第1-17页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理论、现状与对策第17-35页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理论与历史探源第17-22页
  一、 经济全球化:概念和含义第17-20页
  二、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第20-22页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思想第22-25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第22-23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论述第23-24页
  三、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全球化理论的价值内涵第24-25页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及其影响第25-29页
  一、 经济全球化的现状第25-26页
  二、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26-29页
 第四节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第29-35页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意识形态第35-53页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概念考察第35-38页
  一、 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概念第35-36页
  二、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第36-38页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意识形态分析第38-45页
  一、 经济全球化具有意识形态性第38-40页
  二、 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性的表现形式第40-42页
  三、 经济全球化与三大意识形态第42-45页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第45-53页
  一、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第46-48页
  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第48-50页
  三、 加入WTO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问题第50-53页
第三章 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第53-72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第53-55页
  一、 意识形态问题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第53-54页
  二、 中国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有过深刻的教训第54页
  三、 意识形态问题仍是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重要内容第54-55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针第55-59页
  一、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第55-56页
  二、 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56-59页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和价值支撑第59-67页
  一、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第59-63页
  二、 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63-67页
 第四节 防止和平演变的锐利武器第67-72页
  一、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第67-69页
  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新特点第69-72页
第四章 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思路与原则第72-87页
 第一节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第72-78页
  一、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第72-75页
  二、 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第75-76页
  三、 积极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第76-78页
 第二节 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78-80页
 第三节 意识形态安全与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第80-83页
  一、 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第80-81页
  二、 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与意识形态的不可超越第81-83页
 第四节 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的防护体系和良好运行机制第83-87页
  一、 积极探索意识形态管理的新体制、新思路、新方法第83-84页
  二、 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的预警机制第84页
  三、 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84-85页
  四、 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意识形态安全的良好运行机制第85页
  五、 研究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需要培养战略思维能力第85-87页
第五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87-108页
 第一节 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马克思主义第87-93页
  一、 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思想领域的进攻第87-88页
  二、 经济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的新情况和要回答的新问题第88-93页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要求第93-102页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第93-95页
  二、 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文化多元化之间的关系第95-97页
  三、 以创新的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第97-101页
  四、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第101-102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102-108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第102-105页
  二、 从西方思想家的观点看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第105-108页
第六章 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108-133页
 第一节 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第108-113页
  一、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霸权主义第108-111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第111-113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第113-119页
  一、 正确分析和认识文化全球化第113-114页
  二、 确立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第114页
  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第114-116页
  四、 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景观第116-117页
  五、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第117-119页
 第三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第119-127页
  一、 精神生产与精神文明建设第119-121页
  二、 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第121-125页
  三、 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第125-127页
 第四节 加入WTO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第127-133页
  一、 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第127-128页
  二、 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双重价值规律第128-129页
  三、 WTO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第129-133页
第七章 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第133-145页
 第一节 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第133-134页
 第二节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第134-136页
 第三节 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第136-139页
 第四节 网络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第139-145页
  一、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第139-141页
  二、 要注意网络时代民族文化的保存问题第141-142页
  三、 积极开展网络文明建设第142页
  四、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网络技术水平第142-143页
  五、 研究具体的防范和应对措施第143-145页
第八章 传媒与意识形态安全第145-165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媒介观第145-149页
  一、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第145-147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论媒介与意识形态第147-149页
 第二节 信息全球化与传媒霸权第149-151页
  一、 信息全球化中的传媒霸权第149-150页
  二、 传媒霸权的经济与技术基础第150-151页
 第三节 传媒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第151-156页
  一、 “拟态环境”与“刻板印象”第151-152页
  二、 国际新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第152-153页
  三、 信息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传媒对意识形态的影响第153-155页
  四、 美国媒体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第155-156页
 第四节 确保我国传媒安全的对策第156-165页
  一、 信息全球化时代我国媒体的应对措施第156-158页
  二、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第158-160页
  三、 深化改革,做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的应对工作第160-165页
结束语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第165-17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70-175页
后记第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下一篇: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油源与成藏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