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GATT1994》第19条的规定 | 第10-14页 |
一、 实施保障措施的实体法规范 | 第10-12页 |
二、 实施保障措施的程序法规范 | 第12页 |
三、 临时保障措施的规定 | 第12页 |
四、 受影响成员的报复权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 | 第14-37页 |
一、 《保障措施协议》的适用范围 | 第14-15页 |
二、 保障措施的适用原则 | 第15-17页 |
三、 保障措施的适用条件 | 第17-27页 |
四、 对保障措施的限制 | 第27-30页 |
五、 保障措施的种类 | 第30-31页 |
六、 保障措施的监督 | 第31-32页 |
七、 保障措施的争端解决 | 第32-33页 |
八、 对发展中成员的优惠待遇 | 第33-35页 |
九、 对先前存在的保障措施的处理 | 第35页 |
十、 关于“灰色区”措施的规定 | 第35-37页 |
第三章 《GATT1994》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的关系 | 第37-40页 |
一、 问题的引出 | 第37页 |
二、 实践中出现的几种观点 | 第37-38页 |
三、 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中国的保障机制 | 第40-47页 |
一、 国际法渊源 | 第40-43页 |
二、 国内法渊源 | 第43-45页 |
三、 中国的保障措施实践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50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