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诉讼法论文--诉讼制度论文--证据制度论文

证明责任适用问题研析--从司法裁判维度的分析

前言第1-8页
第一章 证明责任理论的本质内涵第8-21页
 第一节 证明责任理论的比较法考察第8-13页
  一、 大陆法系证明责任理论发展的考察第8-9页
  二、 英美法系证明责任理论发展的考察第9-11页
  三、 我国证明责任理论的考察第11-13页
 第二节 证明责任理论本质的现代阐释第13-21页
  一、 证明责任理论的现代本质第13-17页
  二、 我国确立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的设想第17-21页
第二章 证明责任适用问题一--证明责任的裁判方法论意义第21-31页
 第一节 证明责任适用理论的前提第21-23页
  一、 诉讼中事实真伪不明的现象难以避免第21-22页
  二、 法官在诉讼中负有裁判义务第22-23页
 第二节 应对真伪不明的司法对策第23-28页
  一、 对证明责任适用理论前提持回避态度的司法对策及其评析第23-26页
  二、 真伪不明时法官应当按照证明责任进行判决第26-28页
 第三节 我国应对真伪不明的司法对策的检视第28-31页
  一、 理论上否认真伪不明的存在第28页
  二、 实践中回避按照证明责任进行判决第28-29页
  三、 我国近年来对按照证明责任判决的认识第29-31页
第三章 证明责任适用问题二--证明责任的适用条件第31-46页
 第一节 证明责任适用条件的比较法考察第31-34页
  一、 大陆法系国家证明责任的适用条件第31-33页
  二、 英美法系国家证明责任的适用条件第33-34页
 第二节 对两大法系证明责任适用条件的比较与评析第34-42页
  一、 两大法系证明责任适用条件的共同之处第34-38页
  二、 两大法系证明责任适用条件的不同之处第38-42页
 第三节 我国证明责任适用条件的合理构建第42-46页
  一、 真伪不明的对象--法律构成要件事实第42-43页
  二、 真伪不明的界限--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第43-44页
  三、 真伪不明的形成--自由心证用尽第44-46页
第四章 证明责任适用问题三--证明责任的分配第46-62页
 第一节 我国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的检讨第46-48页
 第二节 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的比较法考察第48-52页
  一、 大陆法系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第48-51页
  二、 英美法系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第51-52页
 第三节 两大法系证明责任分配理论评析第52-57页
  一、 两大法系都认为证明责任分配并不只是一个诉讼法问题第53-54页
  二、 两大法系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在方法论上存在重大差异第54-55页
  三、 两大法系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在理念上存在趋同的趋势第55-57页
 第四节 我国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的重构第57-62页
  一、 第一个阶段:“法律要件分类说”与“利益衡量说”并举第58-60页
  二、 第二个阶段:“法律要件分类说”为主,“利益衡量说”为辅第60-62页
第五章 余论第62-70页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适用与纠纷解决第62-65页
  一、 对于纠纷解决来说,证明责任的适用是“最后的救济”第62-63页
  二、 对于纠纷解决来说,证明责任的适用却不是“最优的救济”第63-65页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适用与程序保障第65-70页
  一、 证明责任适用理论本身就是程序保障理念的体现第66页
  二、 证明责任的具体适用也要遵循程序保障的理念第66-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大剂量辐射诱导IEC-6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