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 第二章 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IMQMD) | 第15-57页 |
| ·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简介 | 第15-22页 |
| ·QMD模型的初始化 | 第16-17页 |
| ·QMD模型的平均场 | 第17-20页 |
| ·核子核子碰撞 | 第20-22页 |
| ·QMD模型的首次改进(IMQMD-Ⅰ) | 第22-42页 |
| ·相互作用势的更新 | 第22-25页 |
| ·表面效应 | 第25-28页 |
| ·相空间占有数约束 | 第28-32页 |
| ·核子的波包宽度 | 第32-42页 |
| ·IMQMD模型的进一步更新(IMQMD-Ⅱ) | 第42-57页 |
| ·QMD参数 | 第43-46页 |
| ·动量相关项的考虑 | 第46-49页 |
| ·对称能项的进一步完善 | 第49-52页 |
| ·ImQMD-Ⅱ模型的部分结果 | 第52-57页 |
| 第三章 近垒重离子熔合反应 | 第57-110页 |
| ·重离子核反应概述 | 第57-59页 |
| ·核核相互作用势的理论计算 | 第59-69页 |
| ·接近势(Proximity Potential) | 第60-62页 |
| ·半微观势(SMP) | 第62-66页 |
| ·静态位垒与动态位垒 | 第66-69页 |
| ·熔合截面的理论计算 | 第69-80页 |
| ·一维WKB方法 | 第69-72页 |
| ·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72-80页 |
| ·位垒分布 | 第80-89页 |
| ·颈部的动力学行为 | 第89-99页 |
| ·颈部研究概述 | 第89-91页 |
| ·颈部的成长 | 第91-94页 |
| ·颈部的N/Z比 | 第94-96页 |
| ·核子转移 | 第96-99页 |
| ·重核的熔合过程 | 第99-110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110-112页 |
| 讨论: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8页 |
| 附录(APPENDIX) | 第118-126页 |
| 附录1: QMD模型中的WIGNER变换 | 第118-120页 |
| 附录2: 核子的平均密度 | 第120页 |
| 附录3: IMQMD模型的相互作用势能 | 第120-122页 |
| 附录4: IMQMD中相互作用势能对R的微分 | 第122-124页 |
| 附录5: QMD中的动能项 | 第124-126页 |
|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26-127页 |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