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逻辑结构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服务业技术进步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服务业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技术进步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服务业技术进步测度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哈罗德-多马模型 | 第18页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20页 |
·服务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3 服务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机理分析 | 第23-31页 |
·服务业技术进步对服务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23-28页 |
·服务业技术进步过程影响服务经济增长机制分析 | 第23-27页 |
·服务业技术进步对服务经济的现实贡献 | 第27-28页 |
·服务业对农业的外溢效应分析 | 第28-29页 |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 第28页 |
·服务业有助于减少农业交易成本 | 第28-29页 |
·克服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 第29页 |
·服务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分析 | 第29-31页 |
·降低制造业企业交易成本 | 第29页 |
·促使制造企业集聚 | 第29-31页 |
4 服务业技术进步评价实证分析 | 第31-48页 |
·服务业技术进步的度量 | 第31页 |
·研究技术和模型框架 | 第31-34页 |
·研究技术总结 | 第31-32页 |
·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 | 第32-34页 |
·数据处理及说明 | 第34-36页 |
·模型结论分析 | 第36-44页 |
·服务业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和变动 | 第37-39页 |
·服务业技术进步区域比较分析 | 第39-44页 |
·服务业相对基期技术进步测度 | 第44-48页 |
5 三大产业技术进步比较及其相对基期技术进步水平测算 | 第48-56页 |
·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简要评价及其相对基期技术进步水平测度 | 第48-50页 |
·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简要评价 | 第48-49页 |
·第二产业相对基期技术进步水平测度 | 第49-50页 |
·农业技术进步简要评价及其相对基期技术进步水平测度 | 第50-52页 |
·农业技术进步简要评价 | 第50-51页 |
·农业相对基期技术进步水平测度 | 第51-52页 |
·三大产业技术进步评价比较分析 | 第52-56页 |
·三大产业分解的Malmquist指数比较分析 | 第52-54页 |
·三大产业TFP增长动力与各年份Malmquist指数变化差异原因比较分析 | 第54-56页 |
6. 服务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 第56-66页 |
·面板数据模型 | 第56-57页 |
·实证分析 | 第57-66页 |
·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数据说明 | 第58-59页 |
·服务业技术进步与其他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比较分析 | 第59-63页 |
·服务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区域比较分析 | 第63-66页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政策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