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 1 美洲斑潜蝇的分类鉴定 | 第13-14页 |
| ·美洲斑潜蝇的分类简史 | 第13-14页 |
| ·美洲斑潜蝇及其近缘种的分类鉴定 | 第14页 |
| 2 美洲斑潜蝇的分布 | 第14-15页 |
| 3 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 第15-27页 |
| ·危害特点 | 第15页 |
| ·寄主范围及食性分化 | 第15-17页 |
| ·主要生物学特性 | 第17-20页 |
| ·主要生态学特性 | 第20-22页 |
| ·测报技术 | 第22-23页 |
| ·防治指标 | 第23页 |
| ·防治技术 | 第23-27页 |
| 4 物种分化研究概况 | 第27-29页 |
| ·物种分化的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 ·斑潜蝇的种群分化研究 | 第29页 |
| 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系统学中的应用 | 第29-33页 |
| ·分子系统学 | 第29-31页 |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斑潜蝇研究中的应用 | 第31页 |
| ·分子系统学常用分析软件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美洲斑潜蝇ITS序列分析 | 第33-87页 |
| 1 核糖体DNA(rDNA) | 第33-35页 |
| ·核糖体DNA的组成 | 第33-34页 |
| ·rDNA的变异性 | 第34页 |
| ·rDNA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作用 | 第34-3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5-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实验试剂 | 第35-37页 |
|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37-4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67页 |
| ·DNAStar(Lasergene 501)软件分析 | 第43-53页 |
| ·Clustal X1.8与Mega2.1软件分析 | 第53-67页 |
| 4 总结 | 第67-69页 |
| 附录1 | 第69-87页 |
| 第三章 美洲斑潜蝇β-tubulin核基因序列分析 | 第87-99页 |
| 1 微管蛋白 | 第87-8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8-89页 |
|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88页 |
|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88-8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9-95页 |
| ·DNAStar(Lasergene 501)软件分析 | 第89-92页 |
| ·Clustal X1.8与Mega2.1软件分析 | 第92-95页 |
| 4 总结 | 第95-96页 |
| 附录2 | 第96-99页 |
|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 第99-102页 |
| 1 美洲斑潜蝇的种群分化 | 第99-100页 |
| ·寄主种群分化 | 第99页 |
| ·地理种群分化 | 第99页 |
| ·讨论 | 第99-100页 |
| 2 rDNA-ITS序列和β-tubulin基因在美洲斑潜蝇种群分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100页 |
| 3 DNAStar(Lasergene501)和Clustal X1.8 & Mega2.1软件应用 | 第100-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1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113页 |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