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土的结构性的成因 | 第9-12页 |
1.2.1 外因对结构性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2 外因对结构性的影响 | 第11-12页 |
§1.3 结构性土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结构性土的微观研究 | 第13-16页 |
1.3.2 结构性土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1.4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在土力学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天然结构性土的试验研究 | 第20-33页 |
§2.1 固结试验研究 | 第20-27页 |
2.1.1 试样制备 | 第20-21页 |
2.1.2 试验方法及内容 | 第21页 |
2.1.3 试样扰动程度评价 | 第21-26页 |
2.1.4 温州粘土的固结特性 | 第26-27页 |
§2.2 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研究 | 第27-32页 |
2.2.1 主应力差与应变关系 | 第28-29页 |
2.2.2 孔隙水压力 | 第29-30页 |
2.2.3 孔压系数与应变关系 | 第30-31页 |
2.2.4 强度特性 | 第31-32页 |
§2.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邓肯—张模型 | 第33-46页 |
§3.1 邓肯—张模型 | 第34-41页 |
§3.2 邓肯—张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 第41-45页 |
§3.3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修正邓肯—张模型 | 第46-65页 |
§4.1 结构性土体微结构变化规律 | 第46-47页 |
§4.2 对邓肯—张模型的修正 | 第47-54页 |
4.2.1 天然结构性土的变形机理 | 第47-48页 |
4.2.2 对邓肯—张模型的修正 | 第48-51页 |
4.2.3 各阶段参数的意义及其邓肯—张模型参数的对比 | 第51-54页 |
§4.3 模型曲线拟合情况比较 | 第54-56页 |
§4.4 修正模型参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6-60页 |
4.4.1 E_(i1)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6-57页 |
4.4.2 E_(i2)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7-58页 |
4.4.3 (σ_1-σ_3)_(yq)与各因素及参数间的关系研究 | 第58-60页 |
§4.5 修正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60-63页 |
4.5.1 模量E_(i1)和E_(i2)的确定 | 第60-61页 |
4.5.2 模量E_(?)的确定 | 第61-63页 |
§4.6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65-73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65-67页 |
§5.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5.3 计算参数选取 | 第68-69页 |
§5.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5.5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5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