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修辞探究
| 第一部分 元代散曲简述 | 第1-8页 |
| ⒈元代散曲的定义 | 第6页 |
| ⒉元代散曲的分类 | 第6-7页 |
| ⒊元代散曲与唐诗、宋词 | 第7页 |
| ⒋元散曲与元杂剧 | 第7-8页 |
| 第二部分 元代散曲之总体修辞 | 第8-26页 |
| ⒈元代散曲的音律协调 | 第8页 |
| ⒉元代散曲语言的通俗化 | 第8-9页 |
| ⒊元代散曲句式的自由化 | 第9页 |
| ⒋元代散曲的叙述方法 | 第9-10页 |
| ⒌元代散曲惯用之修辞格 | 第10-24页 |
| ⑴用典 | 第10-12页 |
| ⑵对仗(对偶) | 第12-14页 |
| ⑶衬托 | 第14-17页 |
| ⑷比喻 | 第17-19页 |
| ⑸拟人 | 第19-20页 |
| ⑹回环 | 第20-22页 |
| ⑺复叠(反复、重叠) | 第22-23页 |
| ⑻设问与反问 | 第23-24页 |
| ⒍元代散曲之篇章修辞 | 第24-25页 |
| ⒎元代散曲的风格 | 第25-26页 |
| ⑴口语化语体风格 | 第25页 |
| ⑵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 | 第25-26页 |
| 第三部分 元代散曲修辞的多样化 | 第26-28页 |
| ⒈南曲与北曲的区别 | 第26-27页 |
| ⑴声调不同 | 第26页 |
| ⑵板眼、衬字有别 | 第26页 |
| ⑶伴奏器乐不同 | 第26-27页 |
| ⒉受曲牌名影响之修辞倾向 | 第27页 |
| ⒊套数与小令在修辞上的不同 | 第27-28页 |
| ⒋由作者个人因素决定的修辞个性 | 第28页 |
| 第四部分 元代散曲修辞形成之原因 | 第28-29页 |
| ⒈社会背景之促成 | 第28-29页 |
| ⒉诗歌本身发展之趋势 | 第29页 |
| ⒊语言、音乐发展之影响 | 第29页 |
| 第五部分 元代散曲修辞之鉴赏 | 第29-31页 |
| ⒈鉴赏者之素质要求 | 第29-30页 |
| ⒉修辞美感的获得 | 第30-31页 |
| 第六部分 结语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