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南部山区水环境现状评价及保护性开发影响研究
序言 | 第1-9页 |
1. 南部山区环境状况 | 第9-13页 |
1.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9-11页 |
1.1.1 位置与范围 | 第9-10页 |
1.1.2 地形地貌 | 第10页 |
1.1.3 气候 | 第10-11页 |
1.1.4 土壤与植被 | 第11页 |
1.2 社会经济 | 第11页 |
1.3 土地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1.4 水资源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2. 南部山区水环境现状评价 | 第13-31页 |
2.1 水文和水文地质 | 第13-17页 |
2.1.1 地表水系 | 第13页 |
2.1.2 水文地质 | 第13-16页 |
2.1.3 三水的转化 | 第16-17页 |
2.1.4 与济南泉域的关系 | 第17页 |
2.2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 第17-23页 |
2.2.1 地表水径流 | 第17-19页 |
2.2.2 暴雨洪水评价 | 第19-20页 |
2.2.3 水土流失评价 | 第20-22页 |
2.2.4 地表水质评价 | 第22-23页 |
2.3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 第23-31页 |
2.3.1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 第23-25页 |
2.3.2 地下水补给量 | 第25-28页 |
2.3.3 地下水水质评价 | 第28-31页 |
2.4 小结 | 第31页 |
3. 南部山区保护性开发对水环境影响 | 第31-46页 |
3.1 保护性开发的含义 | 第31-32页 |
3.2 保护性开发总体思路 | 第32页 |
3.3 保护性开发措施及影响 | 第32-43页 |
3.3.1 保护性开发措施目标分析 | 第32-33页 |
3.3.2 拦蓄地表水,增加地下水补给量 | 第33-34页 |
3.3.3 植树造林,进行生态建设 | 第34-36页 |
3.3.4 强渗漏区功能恢复与保护 | 第36-37页 |
3.3.5 自备井水源地实行统管 | 第37页 |
3.3.6 区内部分用地改造 | 第37页 |
3.3.7 全面治理沟道陡坡 | 第37-38页 |
3.3.8 适宜开发区选择、控制与影响 | 第38-43页 |
3.4 水质影响 | 第43-46页 |
3.4.1 污水处理 | 第44页 |
3.4.2 垃圾处置 | 第44-45页 |
3.4.3 现有污染源控制 | 第45页 |
3.4.4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 第45-46页 |
3.5 小结 | 第46页 |
4. 结语和建议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图 | 第50-54页 |
附表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