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6-7页 |
1.2 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比较 | 第7-10页 |
1.2.1 FDDI及其扩展 | 第7-8页 |
1.2.2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 第8页 |
1.2.3 ATM | 第8页 |
1.2.4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 第8-10页 |
1.3 规划设计、仿真与性能分析的研究与发展 | 第10-12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局域网概述 | 第13-29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局域网参考模型 | 第13-23页 |
2.2.1 局域网体系结构 | 第13-16页 |
2.2.2 局域网拓扑结构 | 第16-20页 |
2.2.3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 第20-21页 |
2.2.4 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 | 第21-23页 |
2.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 | 第23-29页 |
2.3.1 争用协议 | 第23-26页 |
2.3.2 标记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 | 第26-27页 |
2.3.3 标记总线(Token Bus)访问控制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局域网性能 | 第29-42页 |
3.1 模型和性能评价 | 第29-34页 |
3.1.1 目的 | 第29页 |
3.1.2 性能评价的方法 | 第29-30页 |
3.1.3 网络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2页 |
3.1.4 吞吐量 | 第32-33页 |
3.1.5 资源利用率 | 第33页 |
3.1.6 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33-34页 |
3.1.7 局域网特性 | 第34页 |
3.2 CSMA/CD协议性能分析 | 第34-39页 |
3.2.1 网络参数的确定 | 第35页 |
3.2.2 模刑的假设 | 第35页 |
3.2.3 性能分析 | 第35-39页 |
3.2.4 结论 | 第39页 |
3.3 局域网性能简要比较 | 第39-42页 |
3.3.1 传播时延和数据传输率对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2 局域网的性能的简要比较 | 第40-41页 |
3.3.3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网络服务性能的分析模型 | 第42-48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Web服务系统的基本性能评价指标 | 第42-43页 |
4.3 Web服务系统的模型 | 第43-48页 |
4.3.1 单服务器系统模型 | 第43-46页 |
4.3.2 多服务器系统模型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服务模型的参数分析 | 第48-53页 |
5.1 服务模型的参数分析 | 第48-51页 |
5.1.1 到达率λ的影响 | 第48页 |
5.1.2 文件长度F的影响 | 第48-49页 |
5.1.3 网络带宽S的影响 | 第49页 |
5.1.4 服务处理速率U的影响 | 第49-50页 |
5.1.5 增加服务器对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 改善服务系统性能的方法比较 | 第51-53页 |
5.2.1 网络为瓶颈的条件 | 第51页 |
5.2.2 服务器为瓶颈的条件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