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1.1 独立电源系统发展情况 | 第7页 |
| 1.2 课题选择、论文内容及意义 | 第7-11页 |
| 1.2.1 可视化面向对象电机设计 | 第9-10页 |
| 1.2.2 Saber建模仿真 | 第10-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主发电机设计理论基础 | 第12-28页 |
| 2.1 旋转整流器式无刷交流发电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 2.1.1 旋转整流器式无刷电机系统组成 | 第12-13页 |
| 2.1.2 旋转整流器式无刷电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3页 |
| 2.2 主发电机设计任务 | 第13页 |
| 2.3 电机结构和主要尺寸确定 | 第13-17页 |
| 2.4 绕组及槽形设计 | 第17-20页 |
| 2.5 磁路计算 | 第20-22页 |
| 2.6 磁绕组设计 | 第22-23页 |
| 2.7 阻尼绕组设计 | 第23页 |
| 2.8 参数和特性计算 | 第23-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励磁机设计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 3.1 引言 | 第28页 |
| 3.2 励磁机工作特点、电流放大特性 | 第28页 |
| 3.3 励磁机电路 | 第28-29页 |
| 3.4 励磁机设计的参数选择 | 第29页 |
| 3.5 注意事项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C++BUIDER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 | 第31-47页 |
| 4.1 编程语言 | 第31页 |
| 4.2 C++Builde的构件 | 第31-32页 |
| 4.3 程序编写 | 第32-46页 |
| 4.3.1 窗体设计 | 第33-36页 |
| 4.3.2 代码编辑 | 第36-39页 |
| 4.3.3 菜单设计 | 第39-40页 |
| 4.3.4 计算方法和数据图表处理 | 第40-46页 |
| 4.3.5 调试、运行生成可执行程序生成安装程序 | 第46页 |
| 4.4 软件使用效果 | 第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Saber的Mast语言建模 | 第47-56页 |
| 5.1 引言 | 第47页 |
| 5.2 Mast语言的常用符号和语 | 第47-49页 |
| 5.2.1 量纲 | 第47-48页 |
| 5.2.2 各种符号 | 第48页 |
| 5.2.3 网络表 | 第48-49页 |
| 5.2.4 Mast语言的变量定义 | 第49页 |
| 5.3 Mast语言建模的基本方法 | 第49-51页 |
| 5.3.1 写模板 | 第50页 |
| 5.3.2 画元件图 | 第50-51页 |
| 5.4 带阻尼绕组的同步机建模 | 第51-53页 |
| 5.4.1 采用的电机数学模型 | 第51-52页 |
| 5.4.2 同步发电的Saber建模 | 第52-53页 |
| 5.5 模型验证 | 第53-55页 |
| 5.6 本章结论 | 第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Saber仿真技术及无刷电机性能仿真 | 第56-71页 |
| 6.1 引言 | 第56-58页 |
| 6.2 Saber仿真的主要内容 | 第58-60页 |
| 6.3 Saber仿真的特点 | 第60-61页 |
| 6.4 Saber的仿真步骤 | 第61页 |
| 6.5 Saber的电力电子仿真 | 第61页 |
| 6.6 SaberSkech——原理图输入 | 第61-62页 |
| 6.7 SaberScope——波形显示及测量 | 第62-64页 |
| 6.8 旋转整流器式无刷发电机仿真 | 第64-70页 |
| 6.8.1 无刷交流发电机空载特性和外特性 | 第65-66页 |
| 6.8.2 旋转整流器对无刷交流发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 6.8.3 突加、突减负载时无刷交流发电机的动态响应仿真 | 第67-68页 |
| 6.8.4 无刷交流电机的电流放大规律 | 第68-69页 |
| 6.8.5 无刷交流电机的三相突然短路仿真波形 | 第69页 |
| 6.8.6 无刷交流电机的旋转整流器单管故障仿真波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 第七章 小结和展望 | 第71-72页 |
| 7.1 本文工作要点 | 第71页 |
| 7.2 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 第71-72页 |
| 附录一 主发电机参数 | 第72-74页 |
| 附录二 励磁机参数 | 第74-76页 |
| 附录三 攻读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