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 第1-32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1-1 核-壳乳液聚合的研究发展 | 第9页 |
1-1-2 核壳聚合物的用途 | 第9-11页 |
§1-2 核壳聚合物形成的条件 | 第11-15页 |
1-2-1 热力学因素 | 第11-12页 |
1-2-2 动力学因素 | 第12-15页 |
§1-3 核-壳结构乳胶粒的生成机理 | 第15-17页 |
1-3-1 接枝机理 | 第15页 |
1-3-2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机理 | 第15页 |
1-3-3 离子键合机理 | 第15页 |
1-3-4 种子表面聚合机理 | 第15-16页 |
1-3-5 聚合物沉积机理 | 第16-17页 |
§1-4 ACR粒径控制 | 第17-27页 |
1-4-1 附聚理论的提出 | 第17-18页 |
1-4-2 附聚机理 | 第18-23页 |
1-4-2-1 附聚过程热力学 | 第20-22页 |
1-4-2-2 附聚过程动力学 | 第22-23页 |
1-4-3 附聚理论的应用 | 第23-27页 |
§1-5 国内外抗冲改性剂ACR制备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1-5-1 PVC改性剂生产及市场现状 | 第27-28页 |
1-5-2 国内外抗冲击改性剂ACR的制备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1-6 论文工作的提出 | 第30-32页 |
第二章 ACR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 第32-3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2-35页 |
2-1-1 药品及处理 | 第32-33页 |
2-1-2 ACR的合成 | 第33-34页 |
2-1-3 ACR与PVC加工试验 | 第34-35页 |
§2-2 ACR性能表征方法 | 第35-39页 |
2-2-1 ACR胶乳的性能测试 | 第35-37页 |
2-2-1-1 主要测试设备 | 第35页 |
2-2-1-2 ACR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测试 | 第35页 |
2-2-1-3 ACR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35页 |
2-2-1-4 粒子形态结构的测定 | 第35-36页 |
2-2-1-5 附聚胶乳粘度的测定 | 第36页 |
2-2-1-6 附聚胶乳体系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36-37页 |
2-2-2 ACR改性PVC共混物的性能测试 | 第37-39页 |
2-2-2-1 冲击性能的测试 | 第37页 |
2-2-2-2 拉伸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2-2-2-3 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能测试 | 第38页 |
2-2-2-4 冲击样条断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8页 |
2-2-2-5 ACR在PVC中分散情况观测 | 第38-39页 |
第三章 ACR合成条件的影响分析 | 第39-58页 |
§3-1 ACR乳胶粒粒径的分析 | 第39-43页 |
3-1-1 聚合反应各阶段乳胶粒粒径的变化 | 第39-41页 |
3-1-2 乳胶粒的粒径分布 | 第41-43页 |
§3-2 ACR合成过程中乳化剂浓度的影响 | 第43-47页 |
3-2-1 ACR合成过程中乳化剂浓度对乳胶粒粒径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2 ACR合成过程中乳化剂用量对抗冲强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 ACR合成过程中温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1 ACR合成过程中温度对乳胶粒粒径的影响 | 第47页 |
3-3-2 聚合温度对改性PVC材料抗冲击强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 ACR合成过程中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 合成方法对改性后材料的抗冲击强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6 ACR的单体组成比对改性PVC抗冲击强度的影响 | 第52-55页 |
3-6-1 核壳比的影响 | 第52-53页 |
3-6-2 核层单体比的影响 | 第53-54页 |
3-6-3 壳层单体比的影响 | 第54-55页 |
§3-7 ACR合成过程中交联剂用量对改性后材料的抗冲强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3-7-1 内层交联剂的影响 | 第55-56页 |
3-7-2 外层交联剂的影响 | 第56-57页 |
§3-8 粒径大小的影响 | 第57-58页 |
第四章 ACR的性能研究 | 第58-67页 |
§4-1 ACR的DSC分析 | 第58-61页 |
§4-2 ACR乳胶粒透射电镜分析 | 第61-62页 |
§4-3 ACR和PVC共混性能研究 | 第62-65页 |
4-3-1 PVC共混物中ACR含量对材料抗冲击强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2 PVC/ACR共混物中ACR含量对材料抗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4-4 ACR在改性PVC材料中的分散情况 | 第65-66页 |
§4-5 PVC/ACR共混物缺口试样冲击断面的形态特征 | 第66-67页 |
第五章 附聚试验 | 第67-81页 |
§5-1 附聚胶乳的研究 | 第67-78页 |
5-1-1 附聚试验胶乳的合成 | 第67-69页 |
5-1-1-1 附聚胶乳(B)的合成 | 第67-68页 |
5-1-1-2 待附聚胶乳(A)的合成 | 第68-69页 |
5-1-1-3 附聚过程 | 第69页 |
5-1-2 附聚胶乳(B)粒径与AA含量对附聚结果的影响 | 第69-74页 |
5-1-3 附聚峰可逆性的研究 | 第74-76页 |
5-1-4 游离乳化剂对附聚过程的影响 | 第76页 |
5-1-5 胶乳(A)种类对附聚结果的影响 | 第76-77页 |
5-1-6 附聚峰的粘度和表面张力 | 第77-78页 |
§5-2 衣康酸型有机附聚胶乳的影响 | 第78-81页 |
5-2-1 衣康酸型附聚胶乳种ZA含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5-2-2 衣康酸型附聚胶乳加工实验研究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