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概述:证券市场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第7-15页 |
第一节 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及其作用 | 第7-10页 |
一、 证券与证券市场 | 第7-8页 |
二、 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 | 第8-9页 |
三、 证券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 第9-10页 |
第二节 证券市场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第10-13页 |
一、 证券法律监管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 证券监管的经济分析 | 第12页 |
三、 证券监管的必然性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各国的证券立法和我国的证券监管 | 第13-15页 |
一、 各国证券立法概述 | 第13-14页 |
二、 重新强调我国证券监管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旧的证券监管模式的评价 | 第15-19页 |
第一节 我国旧的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15-19页 |
一、 我国证券市场的政府驱动发展模式:(制度性缺陷) | 第15-16页 |
二、 旧证券监管模式中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三、 我国《证券法》确定的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模式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证券监管模式的法律研究 | 第19-31页 |
第一节 证券监管法律本质研究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证券监管模式下的监管目标 | 第21-25页 |
一、 世界各国证券监管目标概述 | 第21-22页 |
二、 证券监管目标的实质--寻求规范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 第22-23页 |
三、 《证券法》中监管目标评析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各国证券监管模式研究 | 第25-29页 |
一、 各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 | 第25-27页 |
二、 我国证券法确立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 | 第27-28页 |
三、 对我国证券市场新管理模式的评价 | 第28-29页 |
第四节 新的监管模式下的证券监管主体研究 | 第29-31页 |
一、 世界各国的监管主体设置的一般模式 | 第29-30页 |
二、 我国的监管主体及评价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有中国特色的双重监管模式下的证券监管 | 第31-42页 |
第一节 对场内交易的法律监管研究 | 第31-37页 |
一、 对证券发行市场的监管 | 第31-34页 |
二、 对证券交易市场的法律监管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对场外交易的法律监管 | 第37-39页 |
一、 场外交易概述 | 第37-38页 |
二、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现状及法律监管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监管 | 第39-42页 |
一、 跨国证券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第39页 |
二、 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监管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结论证券监管——永恒的话题 | 第42-43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