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国内关于参政党职能的研究状况 | 第11-15页 |
·简要评价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历史研究法 | 第16页 |
·系统研究法 | 第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 第16-18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中国参政党及其职能的理论概述 | 第18-28页 |
·参政党的简况和性质 | 第18-21页 |
·参政党的简况 | 第18-19页 |
·参政党的性质 | 第19-21页 |
·参政党的地位 | 第21-23页 |
·从国体的角度看,参政党是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1-22页 |
·从政体角度看,参政党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 第22-23页 |
·参政党的职能 | 第23-28页 |
·参政议政职能 | 第23-25页 |
·民主监督职能 | 第25-26页 |
·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内在联系 | 第26-28页 |
第3章 中国参政党发挥职能的现状 | 第28-36页 |
·参政党履行职能取得的成就 | 第28-29页 |
·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 第28页 |
·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安定团结 | 第28页 |
·开展扶贫开发,服务社会 | 第28-29页 |
·加强对外联系,开展交流交往 | 第29页 |
·参政党发挥职能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参政议政面临边缘化的困境 | 第29-30页 |
·参政技术的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 第30-31页 |
·民主监督意识弱化,缺乏监督主动性 | 第31-32页 |
·民主监督的内容和效能欠佳 | 第32-34页 |
·两大职能发挥不协调 | 第34-36页 |
第4章 参政党发挥职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6-42页 |
·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参政党发挥职能的重要因素 | 第36-37页 |
·参政党自身开展政治参与动力不足 | 第36页 |
·执政党对参政党的民主监督职能思想上存在误区 | 第36-37页 |
·民主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是监督内容和效能欠佳的重要原因 | 第37-38页 |
·缺乏规范健全的民主监督运行程序 | 第37页 |
·缺乏专门的监督平台 | 第37页 |
·缺少对监督行为本身的评估 | 第37-38页 |
·政治制度是影响参政党参政议政职能发挥的重要前提 | 第38-39页 |
·"官僚制"诱发参政议政呈现边缘化趋势 | 第38-39页 |
·参政党职能的相关规定不健全导致两大职能发挥不协调 | 第39页 |
·政治文化是影响民主监督缺乏主动性的重要因素 | 第39-42页 |
·传统文化中民主思想的缺失导致监督主动性不强 | 第39-40页 |
·参政党成员政治价值的多元性导致民主监督意识薄弱 | 第40-42页 |
第5章 中国参政党加强职能的对策 | 第42-50页 |
·执政党要为参政党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 第42-43页 |
·充分发扬和扩大党内民主 | 第42页 |
·扩大参政党知情权渠道 | 第42页 |
·赋予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自主权 | 第42-43页 |
·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增强参政党的政治认同 | 第43-44页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意识 | 第43页 |
·发展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增强参政党的政治认同感 | 第43-44页 |
·加强参政党建设,提高参政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44-48页 |
·加强思想建设,不断增强政党意识 | 第44-45页 |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 | 第45-46页 |
·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塑造优良作风的形象 | 第46-47页 |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全方位的运行机制 | 第47-48页 |
·提高参政党的参政技术的运用能力 | 第48-50页 |
·充分认识参政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 | 第48-49页 |
·以参政技术创新为重要途径提升参政能力和参政党建设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2页 |
·准确把握参政党职能发挥的现状 | 第50页 |
·全面科学地探讨参政党职能发挥存在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 第50页 |
·论文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