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论 | 第8-9页 |
一、理论的含义体系 | 第9-11页 |
(一) 题解 | 第9页 |
(二) 理论的含义 | 第9-11页 |
二、哲学视域下的理论志业的澄明 | 第11-20页 |
(一) 古希腊:逻辑化背景下之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的产生 | 第12-15页 |
(三) 中世纪后期到休谟:上帝的逐渐退场与主体的凸显 | 第15-17页 |
(四) 康德:形而上学规划动机的阐明 | 第17-20页 |
三、西方的理论规划 | 第20-25页 |
(一) 从哲学规划向法哲学规划的过渡 | 第21页 |
(二) 社会秩序的规划: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分 | 第21-23页 |
(三) 自然法理论的规划:秩序与自由的统一 | 第23-25页 |
四、路径的规划:法哲学的使命 | 第25-33页 |
(一) 法律的性质 | 第27-30页 |
(二) 法律的工具:以语言学的转向为背景 | 第30-31页 |
(三) 通过语言的规划:语言的正当性力量 | 第31-33页 |
结语:一种出自中国的思考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