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烤烟种植生态区划及烟叶品质特征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前言 | 第11-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仪器 | 第14页 |
·供试品种 | 第14页 |
·资料收集与试验设计 | 第14-16页 |
·楚雄州气象和土壤资料的收集 | 第14-15页 |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测试方法 | 第16-19页 |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土壤指标丰缺状况评价方法 | 第17页 |
·烟叶外观质量鉴定方法 | 第17-18页 |
·烟叶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 第18页 |
·感官质量评吸鉴定方法 | 第18-19页 |
·数据的统计方法 | 第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34页 |
·楚雄州烤烟种植区划气候及土壤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19-22页 |
·楚雄州烤烟种植生态区划结果 | 第22-24页 |
·低海拔富热、富湿种植区 | 第23页 |
·中海拔温暖种植区 | 第23页 |
·高海拔温凉种植区 | 第23-24页 |
·中低海拔富热种植区 | 第24页 |
·楚雄州不同生态烟区烟叶外观质量的分析 | 第24-26页 |
·楚雄州不同生态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的分析 | 第26-32页 |
·楚雄州不同生态烟区烟叶糖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 | 第26-29页 |
·楚雄州不同生态烟区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分析 | 第29-31页 |
·楚雄州不同生态烟区烟叶钾和氯含量的分析 | 第31-32页 |
·楚雄州不同生态烟区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分析 | 第32-34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4-37页 |
5 创新点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