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网络安全的隐患 | 第9页 |
·带宽的巨大损耗 | 第9页 |
·数字产品版权的侵犯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0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第2章 P2P的概述 | 第12-18页 |
·P2P的概念 | 第12页 |
·P2P网络结构 | 第12-15页 |
·集中式拓扑结构的P2P网络 | 第12-13页 |
·分布式非结构化拓扑结构的P2P网络 | 第13-14页 |
·分布式结构化拓扑结构的P2P网络 | 第14页 |
·混合式结构的P2P网络 | 第14-15页 |
·4种P2P网络结构的对比 | 第15页 |
·P2P技术的特点 | 第15-16页 |
·P2P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3章 P2P流量识别技术分析比较 | 第18-23页 |
·基于端口号的P2P流量识别方法 | 第18-19页 |
·基于特征码的识别方法 | 第19-20页 |
·基于流量特征的方法 | 第20-23页 |
第4章 网络中P2P软件的应用分析 | 第23-36页 |
·迅雷应用分析 | 第23-26页 |
·迅雷的工作原理 | 第23-26页 |
·EMule应用分析 | 第26-29页 |
·EMule的工作原理 | 第26-29页 |
·QQ应用分析 | 第29-35页 |
·QQ应用协议分析 | 第29-35页 |
·P2P软件的数据流分析 | 第35-36页 |
第5章 基于流量行为特征的P2P的识别方法研究 | 第36-58页 |
·P2P节点特征提取 | 第36-40页 |
·高端口连接特征 | 第40-43页 |
·端口/IP地址比率 | 第43-46页 |
·客户端节点 | 第43-44页 |
·服务器端节点 | 第44-46页 |
·数据包大小 | 第46-48页 |
·每个流的包大小平均值 | 第46-47页 |
·每个流的包大小均方差 | 第47-48页 |
·BP神经网络的P2P流量识别 | 第48-58页 |
·神经网络的特点 | 第48页 |
·BP神经网络 | 第48-50页 |
·在MATLAB中实现用于P2P流量识别的BP神经网络 | 第50-58页 |
第6章 在snort下P2P规则的实现 | 第58-71页 |
·在windowns下构建snort入侵检测系统 | 第58-66页 |
·snort安装环境所需软件 | 第58页 |
·Snort入侵检测系统的构建与配置 | 第58-66页 |
·snort下检测引擎模块 | 第66-67页 |
·编写P2P识别的规则 | 第67-71页 |
·规则的建立 | 第67-71页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1-72页 |
·论文总结和研究成果 | 第71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