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库的学习平台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3-14页 |
·本文结构的组织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知识建模基础 | 第15-24页 |
·知识的综述 | 第15-17页 |
·知识的定义 | 第15-16页 |
·知识的分类 | 第16-17页 |
·知识的特性 | 第17页 |
·知识点概述 | 第17-18页 |
·知识点概念 | 第17-18页 |
·知识点模型 | 第18页 |
·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 第18-19页 |
·知识表示的方式 | 第19-22页 |
·知识表示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 | 第20-22页 |
·产生式系统 | 第22-24页 |
·产生式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22页 |
·产生式系统的特点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知识的组织 | 第24-31页 |
·本文知识表示 | 第24页 |
·知识获取 | 第24-25页 |
·知识点的划分 | 第25页 |
·知识点属性描述 | 第25-27页 |
·知识点逻辑结构的存储 | 第27-29页 |
·知识树层次结构的存储 | 第27-29页 |
·知识点关联网络的存储 | 第29页 |
·基于知识的学习资源组织 | 第29-31页 |
·学习资源元数据的描述 | 第29-30页 |
·学习资源与知识点的挂靠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学生模型 | 第31-40页 |
·学生模型的功能结构设计 | 第31-33页 |
·学生模型的表示 | 第33-34页 |
·学生模型的构建 | 第34-35页 |
·学生知识树 | 第35页 |
·学生评估模型 | 第35-40页 |
·评价方法的选定 | 第35-36页 |
·权重系数的确定过程 | 第36页 |
·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评价 | 第36-40页 |
第五章 教师模型 | 第40-54页 |
·教师模型概述 | 第40页 |
·教师模型功能结构设计 | 第40-42页 |
·学生个性化策略 | 第42-43页 |
·学生个性化特征 | 第42-43页 |
·错误诊断策略 | 第43页 |
·系统学习策略 | 第43-47页 |
·智能导航学习策略 | 第43-45页 |
·智能导航算法 | 第45-46页 |
·个性化学习方案 | 第46-47页 |
·知识推理 | 第47-54页 |
·教学策略推理 | 第47-48页 |
·教学方法推理 | 第48页 |
·自学习推理方式 | 第48-51页 |
·知识推送 | 第51-54页 |
第六章 原型平台的结构设计与案例实现 | 第54-69页 |
·原型平台结构设计 | 第54-55页 |
·知识库的设计 | 第55-59页 |
·教学策略规则库设计 | 第55-56页 |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第56-59页 |
·知识库中冗余规则的消除 | 第59-63页 |
·规则的逻辑表示与设计思想 | 第59-60页 |
·冗余规则消除方法 | 第60-61页 |
·举例说明 | 第61-63页 |
·智能人机接口 | 第63-64页 |
·人机接口功能原理 | 第63页 |
·智能人机接口设计 | 第63-64页 |
·案例实现 | 第64-69页 |
·使用UML对学生学习过程建模 | 第64-65页 |
·学生学习过程实例 | 第65-6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工作总结 | 第69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