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9-11页 |
第一章 徐克和徐克的电影 | 第11-24页 |
第一节 电影人徐克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徐克的电影世界:在各个阶段徐克的探索与改变 | 第13-22页 |
一.第一阶段 开端:1979年——1980年,初出茅庐 | 第13页 |
二.第二阶段 发展:1981——1983,寻得方向,崭露头角 | 第13-14页 |
三.第三阶段 高潮:1984年——1997年,才思泉涌,创作高峰 | 第14-17页 |
四.第四阶段 转折和挫折:1998——2000年,好莱坞之旅 | 第17页 |
五.第五阶段 新局面和新探索:2001至今,大片时代的探索 | 第17-18页 |
附:徐克电影历年票房 | 第18-22页 |
第三节 徐克在香港影坛中的地位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立足于文本创作层面的营销视角 | 第24-52页 |
第一节 题材 | 第25-33页 |
一.武侠题材 | 第26-28页 |
二.英雄主义题材 | 第28-30页 |
三.神怪奇幻题材 | 第30-31页 |
四.现代都市题材 | 第31-33页 |
第二节 主题选择 | 第33-39页 |
一.侠义与人性主题 | 第33-36页 |
二.情感主题 | 第36-37页 |
三.爱国主题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对题材的处理手法 | 第39-52页 |
一.剧本创作特点——故事和结构 | 第40-43页 |
二.剧本创作特点——叙事策略 | 第43-47页 |
三.剧本创作特点——人物性格 | 第47-52页 |
第三章 立足于视听创作层面的营销视角 | 第52-64页 |
第一节 画面 | 第52-55页 |
一.创造视觉盛宴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 | 第53-54页 |
二.利用意境营造来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声音 | 第55-61页 |
一.用话语说服观众 | 第55-59页 |
二.用音乐感染观众 | 第59-61页 |
第三节 后期制作 | 第61-64页 |
一.善于运用电脑特技制造视觉奇观 | 第61-62页 |
二.用凌厉快速的剪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7页 |
附录:徐克主要作品年表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