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十字花科植物异交亲和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与发展 | 第13-14页 |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鉴定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花粉-柱头互作相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绪论 | 第19-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甘蓝花柱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 第21-31页 |
·材料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5页 |
·甘蓝花柱蛋白的提取及定量 | 第21-22页 |
·蛋白质双向电泳 | 第22-24页 |
·染色 | 第24-25页 |
·图像获取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不同胶浓度SDS-PAGE电泳结果比较 | 第25-26页 |
·不同银染方法对2-DE图谱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两种蛋白提取方法所得到的2-DE结果比较 | 第27-28页 |
·适合甘蓝柱头总蛋白分离的双向电泳体系 | 第28-29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29-31页 |
·电压及双向电泳聚焦参数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银染对2-DE图谱的影响 | 第29页 |
·蛋白提取方法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鉴定 | 第31-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形态观察与亲和指数法 | 第31页 |
·SRK基因S单倍型鉴定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形态学观察及亲和指数法测定结果 | 第32-33页 |
·甘蓝SRK基因单倍型鉴定结果及分析 | 第33-35页 |
·SRK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SI甘蓝亲和授粉早期差异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 | 第39-55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取材时间点的确定 | 第39页 |
·SI甘蓝花柱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 | 第39页 |
·2-DE凝胶图像获取 | 第39-40页 |
·胶内酶解及MALDI-TOF-MS质谱鉴定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 第40-43页 |
·差异蛋白点的MALDI-TOF-MS鉴定结果 | 第43-48页 |
·与花粉管发育相关蛋白点的分析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4页 |
·与Ca~(2+)结合相关的蛋白 | 第50页 |
·与防御及胁迫应答相关蛋白 | 第50-51页 |
·与生物合成相关蛋白 | 第51-52页 |
·与翻译调控相关蛋白 | 第52-53页 |
·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 | 第53页 |
·其它蛋白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