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中晚唐咏史怀古赋的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二、中晚唐咏史怀古赋的内容及特点 | 第12-30页 |
(一) 咏史赋的内容及特点 | 第12-27页 |
1 士贵金轻的求贤思想 | 第13-14页 |
2 修身理心的教化意识 | 第14-15页 |
3 人物 | 第15-23页 |
(1) 赞颂形式居多的帝王形象 | 第15-17页 |
(2) 近乎完美的贤者形象 | 第17-20页 |
(3) 智慧与英勇兼具的英雄形象 | 第20-23页 |
4 不战而胜的战争理念 | 第23-25页 |
5 符瑞 | 第25页 |
6 信以为实的传说 | 第25-27页 |
(二) 怀古赋的内容及特点 | 第27-30页 |
1 关隘 | 第27-29页 |
2 宫室 | 第29-30页 |
3 山川 | 第30页 |
三、中晚唐咏史赋与怀古赋的艺术特色 | 第30-37页 |
(一) 体式、语言及结构的特点 | 第30-33页 |
(二) 抒情成分的增加 | 第33-34页 |
(三) 选材上对于史实有所取舍 | 第34-35页 |
(四) 重赞颂轻讽喻 | 第35-37页 |
四、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