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农村“三大纠纷”调解处理及其思想政治工作对策探索--以灌阳县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6页
   ·选题缘由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农村“三大纠纷”形成的原因及现状第16-27页
   ·农村“三大纠纷”的现状第16-21页
     ·灌阳县农村“三大纠纷”的有关案例第16-19页
     ·农村“三大纠纷”的新情况——乡镇企业与农民纠纷第19-21页
   ·农村“三大纠纷”形成的原因分析第21-24页
     ·经济利益冲突是农村“三大纠纷”发生的根本原因第21-22页
     ·土地使用权属确认或法律界定不明确是纠纷产生的社会原因第22-23页
     ·思想文化素质不高、传统宗族思想影响是农村“三大纠纷”产生的重要因素第23-24页
   ·农村“三大纠纷”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第24-27页
     ·农村“三大纠纷”制约农业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第24-25页
     ·农村“三大纠纷”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第25页
     ·农村“三大纠纷”影响农村道德建设和精神精神建设第25-27页
第三章 农村“三大纠纷”调解处理存在问题分析第27-35页
   ·利益关系主体不明确,行政能力水平不高第27-29页
     ·纠纷利益关系主体不明确第27-28页
     ·干部的行政能力水平不高第28-29页
   ·纠纷调解处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尚未发挥应有作用第29-32页
     ·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意识不到位第29-30页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第30页
     ·思想政治工作条件简陋第30-31页
     ·纠纷调解处理信息共享不畅通第31-32页
   ·村民思想文化素质不高第32-35页
     ·传统的宗族观念影响村民之间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第32-33页
     ·愚昧落后的封建习俗引发农村矛盾纠纷第33页
     ·封闭的小农文化障碍阻碍村民正常的沟通与交流第33-34页
     ·眼光短浅和胸怀狭隘制约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第34-35页
第四章 解决农村“三大纠纷”的理论、政策和法律依据第35-43页
   ·解决农村“三大纠纷”的理论依据第35-38页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理论依据第35-3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现阶段解决我国农村纠纷的理论依据第36-38页
   ·解决农村“三大纠纷”的政策指导第38-40页
     ·以阶级斗争理论为原则解决农村纠纷的方针政策第38-39页
     ·“一号文件”是解决我国农村纠纷的政策指导第39-40页
     ·广西调解农村“三大纠纷”的具体政策第40页
   ·解决农村“三大纠纷”相关法律法规第40-4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40-4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1-4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调解处理条例》第42-43页
第五章 农村“三大纠纷”调解处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第43-53页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43-46页
     ·确立执政为民的调解处理纠纷的指导思想第43-44页
     ·确立公平、公正处理纠纷的工作理念第44-46页
   ·充分发挥纠纷调解处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应有作用第46-50页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意识第46-47页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第47-48页
     ·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条件,确保调解处理工作的时效性、实效性第48页
     ·强化纠纷调解处理信息共享,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致性、连续性第48-50页
   ·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第50-53页
     ·消除宗族观念的消极影响,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第50-51页
     ·消除愚昧落后的封建习俗,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第51页
     ·消除封闭的小农文化障碍,加强农村群众间的沟通与交流第51-52页
     ·消除眼光短浅和胸怀狭隘,培养长远眼光和宽广胸怀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治理研究
下一篇:论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