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42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Edman降解法 | 第11-20页 |
·Edman降解方法学 | 第11-15页 |
·Edman测序法应用研究 | 第15-17页 |
·Edman降解—质谱联用技术应用于蛋白质的序列分析 | 第17-20页 |
·生物质谱蛋白质序列测定法 | 第20-32页 |
·肽指纹图谱法(Peptide Mass Fingerprints,PMF) | 第20-22页 |
·串联质谱(Tandem Ms)测序技术 | 第22-24页 |
·MS/MS法的缺点 | 第24-27页 |
·用化学修饰法提高质谱法鉴定的准确度 | 第27-32页 |
·其他蛋白质测序方法 | 第32-34页 |
·二硝基氟苯(DNFB)法 | 第32页 |
·酶学测序法 | 第32-34页 |
·微流控芯片反应器技术研究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2页 |
第二章 纳升级芯片固相萃取系统 | 第42-61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8页 |
·试剂及材料 | 第43-44页 |
·固相微萃取芯片的制作 | 第44页 |
·微固相萃取系统的组成 | 第44-46页 |
·C18柱的填充及更换 | 第46页 |
·酶解及萃取条件 | 第46-47页 |
·普通质谱制样方法 | 第47页 |
·样品的固相微萃取步骤 | 第47页 |
·质谱检测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围堰的制备及流体的控制 | 第48-49页 |
·纳升级流体的控制 | 第49-50页 |
·微固相萃取柱的优化 | 第50-52页 |
·微固相萃取柱的灵敏度 | 第52-55页 |
·填充材料的选择 | 第55-56页 |
·银染2-DE胶上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56页 |
·结论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Edman降解法 | 第61-75页 |
·前言 | 第61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5页 |
·试剂及材料 | 第61-62页 |
·微流控芯片Edman降解系统 | 第62-63页 |
·外界和芯片的接口("World to chip"interface) | 第63页 |
·TMA与TFA的气体的传输 | 第63页 |
·Edman降解反应步骤 | 第63-64页 |
·质谱测试 | 第64页 |
·序列测定方法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3页 |
·切割方法对灵敏度的影响 | 第65-67页 |
·微流控芯片Edman降解法的灵敏度 | 第67-69页 |
·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69-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第四章 芯片Edman降解在从头测序法中的应用研究 | 第75-88页 |
·前言 | 第75-76页 |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试剂及材料 | 第76页 |
·Edman降解 | 第76页 |
·质谱测试 | 第76-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5页 |
·不同系列离子的辨别方法 | 第77-78页 |
·合成多肽的测试 | 第78-82页 |
·C端修饰神经多肽的测试 | 第82-83页 |
·利用b_2离子作为内标提高质量测定精度研究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第五章 微流控芯片蛋白质测序仪的初步研究 | 第88-105页 |
·前言 | 第88页 |
·实验部分 | 第88-94页 |
·试剂 | 第88-89页 |
·芯片设计与制作 | 第89-90页 |
·反应柱填充及更换 | 第90-91页 |
·样品的加载 | 第91页 |
·实验装置及组装 | 第91-92页 |
·降解流程 | 第92页 |
·洗脱 | 第92-94页 |
·质谱测试 | 第9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3页 |
·SIA系统流路及芯片的设计 | 第94-95页 |
·样品加载 | 第95-96页 |
·降解程序的设计 | 第96-99页 |
·"Chip to MALDI"接口 | 第99-102页 |
·样品的分析与测试 | 第102-103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5页 |
附录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