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籍形态语言艺术研究--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二、描述性研究法 | 第14页 |
三、跨学科研究法 | 第14页 |
四、调查法 | 第14页 |
五、图表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书籍形态概述 | 第15-25页 |
第一节 书籍形态的表述 | 第15-17页 |
一、书籍的定义 | 第15页 |
二、书籍设计的内涵 | 第15-16页 |
三、书籍形态的表述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书籍形态的流变 | 第17-24页 |
一、从文字载体看书籍形态的流变 | 第18-20页 |
二、从装订形式看书籍形态的流变 | 第20-24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现代书籍形态语言的功能性 | 第25-33页 |
第一节 书籍的基本功能 | 第25-29页 |
一、载录书稿的功能 | 第25页 |
二、便于阅读的功能 | 第25-29页 |
第二节 书籍的附加功能 | 第29-31页 |
一、识别书籍类型的功能 | 第29-30页 |
二、保护书籍的功能 | 第30-31页 |
三、促进书籍销售的功能 | 第31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现代书籍形态语言的形式美感 | 第33-56页 |
第一节 平面语言的形式美感 | 第33-40页 |
一、开本的形式美感 | 第33-35页 |
二、色彩的形式美感 | 第35-38页 |
三、点、线、面在版面中的形式美感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立体空间的形式美感 | 第40-46页 |
一、长、宽、高和厚度的空间形式美感 | 第41-43页 |
二、翻阅过程中的空间形式美感 | 第43-46页 |
第三节 材料与工艺的形式美感 | 第46-55页 |
一、材料的形式美感 | 第47-51页 |
二、工艺的形式美感 | 第51-53页 |
三、综合体现 | 第53-5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现代书籍形态语言的整体美 | 第56-69页 |
第一节 现代书籍形态语言的四维构建 | 第57-58页 |
一、维度构建 | 第57页 |
二、翻阅过程中的主客体互动 | 第57-58页 |
第二节 现代书籍形态语言的综合体验 | 第58-65页 |
一、视觉感 | 第59-60页 |
二、触觉感 | 第60-62页 |
三、嗅觉感 | 第62-63页 |
四、听觉感 | 第63-64页 |
五、味觉感 | 第64-65页 |
第三节 现代书籍形态语言的意蕴表现 | 第65-68页 |
一、文化上的意蕴展现 | 第65-67页 |
二、心理上的意蕴联想 | 第67-6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书籍形态语言艺术的未来 | 第69-76页 |
第一节 现阶段书籍形态的发展态势 | 第69-70页 |
第二节 未来书籍形态的发展态势 | 第70-7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