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 第8页 |
·液压挖掘机能量损失分析 | 第8-11页 |
·机械损失 | 第9页 |
·动能和势能损失 | 第9页 |
·管道压力能量损失 | 第9页 |
·溢流能量损失 | 第9-10页 |
·操作阀中位时能量损失 | 第10页 |
·节流能量损失 | 第10-11页 |
·功率匹配不合理而引起的损失 | 第11页 |
·国内外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 第11-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选题的主要意义及工作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分析及节能控制方法 | 第18-36页 |
·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 第18-21页 |
·定量系统 | 第18-19页 |
·变量系统 | 第19-21页 |
·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方法 | 第21-28页 |
·正流量控系统 | 第22-23页 |
·负流量控制系统 | 第23页 |
·压力切断控制和总功率控制 | 第23-24页 |
·极限负荷控制 | 第24页 |
·柴油机与液压系统的功率匹配控制 | 第24-25页 |
·负荷传感控制系统 | 第25-26页 |
·带次级压力补偿阀的负荷传感控制系统 | 第26-28页 |
·负荷传感液压系统节能设计 | 第28-33页 |
·负荷传感液压系统集成阀设计 | 第29-30页 |
·降低系统溢流损失 | 第30-31页 |
·液压系统的最高压力限制 | 第31页 |
·防止系统压力冲击 | 第31-32页 |
·二次压力反馈式LS 控制系统设计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3章 电液负荷传感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50页 |
·电液负荷传感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36-39页 |
·电液比例阀的选取 | 第36-37页 |
·电液负荷传感控制系统的构成 | 第37-38页 |
·电液负荷传感泵控系统的构成框图 | 第38-39页 |
·负荷传感泵控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48页 |
·多路阀的线性化流量方程 | 第40-41页 |
·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 第41-43页 |
·液压缸力平衡方程和传递函数 | 第43-44页 |
·比例放大器的传递函数 | 第44页 |
·比例方向阀传递函数 | 第44-46页 |
·变量液压缸至斜盘摆角传递关系及斜盘摆架动力方程 | 第46-47页 |
·变量泵输出流量方程 | 第47页 |
·变量泵的开环数学模型 | 第47-48页 |
·各环节未知参数的确定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负荷传感节能控制系统PID 控制器的设计及系统仿真分析 | 第50-62页 |
·电液负荷传感控制系统的PID 控制器设计 | 第50-57页 |
·PID 控制系统原理 | 第50-51页 |
·常规PID 控制调节机理 | 第51-53页 |
·仿人智能积分 | 第53-55页 |
·仿人智能积分的特征变量 | 第55页 |
·仿人智能积分的控制算法 | 第55-57页 |
·采用AMESIM 的电液负荷传感节能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第57-61页 |
·AMESim 软件简介 | 第57-58页 |
·电液负荷传感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负荷传感节能控制系统的试验研究 | 第62-68页 |
·实验设备及原理 | 第62-65页 |
·实验台结构及原理 | 第62-63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的选择 | 第63-65页 |
·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试验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问题与不足 | 第69页 |
·建议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摘要 | 第73-75页 |
ABSTRACT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