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3页 |
| ·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 ·无性系植物种群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植物种群构件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野大麦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立题依据与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13-14页 |
|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13页 |
| ·气候特点 | 第13页 |
| ·植被概况 | 第13-14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取样方法 | 第14页 |
| ·材料处理方法 | 第14页 |
| ·分蘖株年龄的划分与生物量的测定 | 第14页 |
| ·芽年龄的划分 | 第14页 |
| ·根茎生物量的测定 | 第14页 |
| ·生殖分蘖株各数量性状的测定 | 第14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4-16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6-48页 |
| ·不同生境野大麦无性系分蘖株的数量性状 | 第16-22页 |
| ·分蘖株数量的年龄结构动态 | 第16-18页 |
| ·分蘖株生物量的年龄结构 | 第18-19页 |
| ·各龄级平均单蘖生物量的变化 | 第19-20页 |
| ·不同生境野大麦无性系芽的年龄结构动态 | 第20-22页 |
| ·不同生境野大麦无性系的生长和生产规律 | 第22-42页 |
| ·不同生境野大麦无性系数量性状 | 第22-26页 |
| ·不同生境野大麦无性系年龄结构与丛径和总蘖数间的关系 | 第26-28页 |
| ·分蘖株数量与无性系大小的关系 | 第28-31页 |
| ·分蘖株生物量与无性系大小的关系 | 第31-33页 |
| ·根茎生物量与无性系大小的关系 | 第33页 |
| ·冬眠构件数量与无性系大小的关系 | 第33-36页 |
| ·分蘖株数量与总蘖数的关系 | 第36-38页 |
| ·分蘖株生物量与总蘖数的关系 | 第38-39页 |
| ·根茎生物量与总蘖数的关系 | 第39-40页 |
| ·冬眠构件数量与总蘖数的关系 | 第40-42页 |
| ·不同生境野大麦无性系生殖分蘖株的生长与分配规律 | 第42-48页 |
| ·花序长与生殖株高的关系 | 第42-43页 |
| ·生殖株生物量与生殖株高的关系 | 第43页 |
| ·花序生物量与生殖株高的关系 | 第43-44页 |
| ·花序长与生殖株生物量的关系 | 第44-45页 |
| ·花序生物量与生殖株生物量的关系 | 第45页 |
| ·生殖生长比率与花序长的关系 | 第45-46页 |
| ·生殖生长比率与生殖株高的关系 | 第46页 |
| ·生殖分配与生殖株高的关系 | 第46-48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