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12-18页 |
·前言 | 第12页 |
·选题的由来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6页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 第13页 |
·“增长极”规划原理 | 第13-14页 |
·“梯度推进”规划原理 | 第14-15页 |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物流园区的概念和作用 | 第18-29页 |
·对物流和物流园区概念的理解 | 第18-22页 |
·对物流概念的理解 | 第18-19页 |
·物流园区的概念 | 第19页 |
·欧洲各国对物流园区概念的理解 | 第19-21页 |
·国内对物流园区概念的理解 | 第21-22页 |
·对物流园区的界定与分类 | 第22-24页 |
·对物流园区的界定 | 第22-23页 |
·物流园区的分类 | 第23-24页 |
·物流园区与推进型产业基础理论 | 第24-26页 |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涓滴效应 | 第26-27页 |
·物流园区的极化效应及政府均衡机制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城市群区域经济与物流 | 第29-57页 |
·城市群区域联系概念 | 第29-33页 |
·区域空间发展中的主要联系 | 第29-31页 |
·区域联系整体概念的探讨 | 第31-32页 |
·区域联系中城市的概念框架 | 第32-33页 |
·城市群联系相关理论 | 第33-39页 |
·地区联系 | 第34-35页 |
·中心地联系 | 第35-36页 |
·城市等级联系 | 第36-39页 |
·商品流联系 | 第39页 |
·产业联系 | 第39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39-51页 |
·区际联系研究 | 第40-43页 |
·特定地域的区域联系 | 第43-47页 |
·特定领域的区域联系研究 | 第47-51页 |
·城市群区域联系发展趋势 | 第51-54页 |
·城市群区域出现三种类型的技术空间聚集 | 第51页 |
·新技术体系结构出现及与传统部门强烈的联系 | 第51-52页 |
·大都市公司间联系网络的多样化和多层化 | 第52页 |
·网络大都市服务生产制度的确立 | 第52-53页 |
·城市群区域新型的大都市劳动力市场出现 | 第53-54页 |
·城市群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54-57页 |
·城市群区域物流园区建立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区域物流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 | 第55-56页 |
·构建城市群区域物流园区的原则 | 第56-57页 |
第四章 长株潭物流园区发展环境分析 | 第57-68页 |
·中国物流的现状 | 第57-59页 |
·物流产业发展的背景 | 第57页 |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 第57-59页 |
·湖南省物流市场分析 | 第59-63页 |
·湖南市场分析 | 第59页 |
·湖南货运发展趋势 | 第59-60页 |
·长株潭经济区 | 第60-61页 |
·市场预测 | 第61-63页 |
·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物流园区建设的SWOT分析 | 第63-68页 |
·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物流园区建设的优势 | 第63-64页 |
·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物流园区建设的劣势 | 第64-65页 |
·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物流园区建设的机遇 | 第65-67页 |
·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物流园区建设的挑战 | 第67-68页 |
第五章 长株潭物流园区发展战略规划 | 第68-82页 |
·长株潭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目标 | 第68-70页 |
·目标定位 | 第68-69页 |
·目标描述 | 第69-70页 |
·长株潭物流园区发展战略 | 第70-79页 |
·长株潭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 第70-74页 |
·长株潭物流园区发展战略 | 第74-79页 |
·长株潭物流园区市场及功能定位 | 第79-82页 |
·长株潭物流园区的市场定位 | 第79-81页 |
·长株潭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 | 第81-82页 |
第六章 长株潭物流园区运作系统设计 | 第82-94页 |
·运作系统框架 | 第82-84页 |
·运作系统功能 | 第82-83页 |
·运作系统结构 | 第83-84页 |
·运作机制设计 | 第84-91页 |
·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商业模式设计 | 第84-87页 |
·园区内物流整体运作设计 | 第87-88页 |
·园区物流服务机制设计 | 第88-91页 |
·运行保障系统设计 | 第91-94页 |
·政策与制度 | 第91-92页 |
·运作保障机制 | 第92-93页 |
·园区发展环境保障体系 | 第93-94页 |
第七章 基于城市群区域联系的物流园区建设实证分析 | 第94-106页 |
·金霞经济开发区现状分析 | 第95-99页 |
·各组团用地现状 | 第95-97页 |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97页 |
·金霞物流园区的优势 | 第97-98页 |
·制约因素 | 第98-99页 |
·金霞物流园区规划构想 | 第99-103页 |
·金霞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 | 第99页 |
·金霞物流园区的发展预测 | 第99-100页 |
·金霞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 | 第100-101页 |
·金霞物流园区的产业规划 | 第101-102页 |
·金霞物流园区的交通规划 | 第102页 |
·金霞物流园区的生态环境规划 | 第102-103页 |
·金霞物流园区经济分析 | 第103-104页 |
·金霞组团投资估算 | 第103页 |
·金霞组团物流产业产出分析 | 第103页 |
·金霞物流园区产出预测 | 第103-104页 |
·金霞物流园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第104-106页 |
·调整行政区划,强化组织领导 | 第104页 |
·营造良好的物流运营环境 | 第104-105页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第105页 |
·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105页 |
·培养引进专业人才 | 第105页 |
·严格规划管理 | 第105-106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06-108页 |
·研究结论 | 第106页 |
·建议 | 第106-10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