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第三组分对环氧改性体系相分离行为影响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20页
   ·理论背景第7-13页
     ·聚合物共混物相分离的热力学理论第7-8页
     ·聚合物共混物相分离的动力学理论第8-12页
       ·高分子共混体系的两种分相机理第8-9页
       ·相形态的演化理论第9-10页
       ·相分离过程中相形态的演化第10-12页
     ·相分离模型第12-13页
   ·反应诱导相分离第13-17页
     ·反应诱导相分离理论第13-14页
     ·反应诱导相分离的研究背景第14-17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7-18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0-26页
   ·试剂第20-21页
   ·ATT/PES/环氧体系样品制备第21-22页
     ·ATT表面改性第21页
     ·共混样品的制备第21-22页
   ·EBS/PPO/DGEBA体系样品制备第22页
     ·BS的环氧化第22页
     ·共混样品的制备第22页
   ·仪器及测试方法第22-26页
     ·光学显微镜(OM)第22页
     ·时间分辨光散射(TRLS)第22-25页
       ·光散射原理第22-23页
       ·光散射仪装置第23-25页
       ·样品制备第25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5页
     ·透射电镜(TEM)第25页
     ·动态力学分析(DMA)第25-26页
第三章 凹凸棒对聚醚砜/环氧共混体系相分离行为的影响第26-51页
   ·含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综述第26-30页
     ·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第26-27页
     ·含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7-28页
     ·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的发展第28页
     ·多组分聚合物体系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28-30页
       ·"选择性"纳米粒子体系第29页
       ·"中立型"纳米粒子体系第29-30页
       ·含惰性粒子的聚合反应诱导相分离第30页
   ·加入ATT对PES/环氧体系最终相结构影响的研究第30-38页
     ·相同ATT含量体系第30-34页
     ·不同ATT含量体系第34-36页
     ·ATT在PES/环氧共混体系中的分散和分布第36-38页
   ·ATT的加入对PES/环氧体系相结构演化过程影响的研究第38-45页
     ·OM结果第38-39页
     ·TRLS跟踪改性体系的研究第39-45页
       ·不同PES含量改性体系TRLS研究第39-44页
       ·不同ATT含量的改性体系TRLS研究第44-45页
   ·体系粘度变化对相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影响的讨论——改变PES分子量第45-49页
     ·PES分子量对最终相结构的影响第45-47页
     ·TRLS和OM研究PES分子量对相分离过程的影响第47-49页
   ·含ATT的PES/环氧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环氧化聚丁二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对聚苯醚/环氧共混体系相分离行为的影响第51-66页
   ·嵌段共聚物改性热固性树脂的研究综述第51-52页
   ·PPO改性环氧体系相分离行为的研究第52-56页
   ·嵌段共聚物对PPO/环氧改性体系相分离影响的研究第56-65页
     ·EBS1改性体系第56-59页
     ·EBS2改性体系第59-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类聚合物膜体系的二维紫外相关光谱研究
下一篇: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两亲分子聚集体形变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