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法制备木质成型活性炭的研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成型活性炭概述 | 第10-14页 |
| ·分类 | 第10-11页 |
| ·结构特性 | 第11页 |
| ·吸附性能 | 第11-12页 |
| ·成型活性炭的应用 | 第12-14页 |
| ·脱色 | 第12页 |
| ·用作催化剂载体 | 第12-13页 |
| ·水处理 | 第13页 |
| ·天然气的储存 | 第13页 |
| ·作为电极材料 | 第13-14页 |
| ·成型活性炭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 ·含粘结剂制备法 | 第14-15页 |
| ·碳质前驱物人工成型法 | 第14页 |
| ·活性炭粘结成型炭化活化法 | 第14-15页 |
| ·无粘结剂制备法 | 第15-16页 |
| ·成型天然植物材料炭化活化法 | 第15页 |
| ·以多孔材料为模板浸渍碳质前驱物炭活化法 | 第15-16页 |
| ·碳质前驱物化学成型法 | 第16页 |
| ·化学法制备木质成型活性炭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化学法制备木质成型活性炭概述 | 第16-17页 |
| ·氯化锌法制备木质成型活性炭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磷酸法制备木质成型活性炭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化学法制备木质成型活性炭主要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粘结理论[] | 第17-18页 |
| ·浸渍比的影响 | 第18页 |
| ·塑化工艺的影响 | 第18页 |
| ·成型工艺的影响 | 第18-19页 |
| ·炭活化工艺的影响 | 第19页 |
|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选题依据 | 第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磷酸法木质成型活性炭塑化机理探讨 | 第20-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0页 |
| ·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 ·杉木成分分析 | 第2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20-21页 |
| ·热重(TG/DTG)分析 | 第21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8页 |
| ·杉木化学成分分析 | 第21页 |
| ·塑化产物含糖量分析 | 第21-23页 |
| ·塑化产物红外光谱分析 | 第23页 |
| ·塑化过程 TG/DTG 分析 | 第23-28页 |
| ·磷酸对杉木、纤维素、木质素的影响 | 第23-26页 |
| ·浸渍浓度对塑化的影响 | 第26页 |
| ·浸渍比对塑化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浸渍时间对塑化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塑化时间对塑化的影响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磷酸法制备木质成型活性炭 | 第29-39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 | 第29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9页 |
| ·制备方法 | 第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 ·性能测定 | 第29-30页 |
| ·BET 分析 | 第30页 |
| ·SEM 分析 | 第30-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 ·磷酸法法木质成型活性炭的制备 | 第31页 |
| ·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 | 第31-34页 |
| ·最佳工艺条件 | 第34页 |
| ·基本性质和元素分析 | 第34-35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5页 |
| ·孔结构表征 | 第35-36页 |
| ·外观图 | 第36页 |
| ·小结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氯化锌法制备木质成型活性炭 | 第39-46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 | 第39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9页 |
| ·制备方法 | 第39页 |
| ·分析方法 | 第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 ·正交实验的设计 | 第39-40页 |
| ·正交实验的分析 | 第40-43页 |
| ·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实验分析 | 第40-41页 |
| ·焦糖脱色率的实验分析 | 第41-42页 |
| ·碘吸附值的实验分析 | 第42-43页 |
| ·最佳工艺条件 | 第43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3页 |
| ·孔结构表征 | 第43-44页 |
| ·外观图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结论、展望与创新点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6页 |
| ·创新点 | 第46页 |
| ·展望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