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钝化药剂处理滇池福保湾污染底泥的中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20页 |
·湖泊底泥内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 | 第7-8页 |
·底泥中营养元素的释放规律 | 第8-9页 |
·湖泊底泥中磷的释放 | 第8-9页 |
·氮的释放 | 第9页 |
·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技术 | 第9-15页 |
·环保疏浚技术 | 第9-11页 |
·覆盖控制技术 | 第11-12页 |
·底泥氧化技术 | 第12-13页 |
·原位钝化技术 | 第13页 |
·生态控制技术 | 第13-15页 |
·原位钝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铝盐作为钝化药剂的处理原理 | 第15-16页 |
·钝化药剂投加量的确定 | 第16-17页 |
·影响钝化处理效果的因素 | 第17-18页 |
·污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的工程实践 | 第18-20页 |
2 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区域特征 | 第20-23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20页 |
·福保湾区域概况 | 第20-22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围隔设置 | 第23页 |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第23-24页 |
·水样采集 | 第23页 |
·沉积物采集及预处理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24-28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4 钝化剂施加围隔中上覆水的水质变化规律 | 第28-35页 |
·围隔上覆水磷形态的变化 | 第28-29页 |
·围隔上覆水氮的变化 | 第29-31页 |
·钝化处理围隔中pH值和DO值的变化 | 第31-32页 |
·钝化处理围格中残留铝含量 | 第32页 |
·钝化处理围隔上覆水的日变化规律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5 钝化剂施加对底泥理化性质及营养盐释放的影响 | 第35-45页 |
·钝化剂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 | 第35-39页 |
·柱状芯样静态培养释放试验设置及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控制磷释放效果分析 | 第36-37页 |
·控制氮释放效果分析 | 第37-39页 |
·扰动对钝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9-41页 |
·钝化剂的施加对围隔底泥的影响 | 第41-44页 |
·围隔底泥pH与Eh的对比分析 | 第41页 |
·底泥磷形态的垂直变化特征 | 第41-43页 |
·底泥微生物活性及氨氮的垂直分布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5页 |
·建议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