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 ·聚氯乙烯概述 | 第8-11页 |
| ·聚氯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 第8-9页 |
| ·聚氯乙烯的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 ·PVC共混改性机理 | 第11-15页 |
| ·弹性体增韧改性PVC | 第11-13页 |
| ·刚性粒子增韧改性PVC | 第13-14页 |
| ·影响弹性体增韧PVC冲击强度的因素 | 第14-15页 |
| ·PVC增韧改性剂──MBS | 第15-23页 |
| ·MBS的开发进展及应用 | 第15-16页 |
| ·MBS树脂粒子设计和结构模型 | 第16-18页 |
| ·国内外MBS生产工艺 | 第18-19页 |
| ·国内外典型的MBS产品牌号和性能 | 第19-21页 |
| ·MBS树脂的国内外生产技术概况 | 第21-23页 |
| ·MBS及PVC/MBS的结构形态表征分析 | 第23-24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3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3-24页 |
| ·动态力学分析 | 第24页 |
|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4-26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4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MBS改性PVC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的研究 | 第26-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 ·仪器与样品 | 第26页 |
|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 | 第26-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 ·MBS的微观结构研究 | 第27-28页 |
| ·抗冲性 | 第28-29页 |
| ·透明性 | 第29页 |
| ·应力白化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大粒径MBS共混改性PVC的研究 | 第33-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33页 |
| ·MBS的合成 | 第33-34页 |
| ·PVC/MBS共混样品的制备 | 第34-35页 |
| ·性能表征与测试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8页 |
| ·大粒径MBS的微观形态 | 第36-37页 |
| ·PVC/MBS共混物的冲击性能 | 第37-39页 |
| ·PVC/MBS共混物的拉伸性能 | 第39-41页 |
| ·MBS与PVC/MBS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41-43页 |
| ·PVC/MBS共混物的耐热性 | 第43-44页 |
| ·PVC/MBS共混物的透明性 | 第44-45页 |
| ·MBS在共混体系中的微观分布 | 第45-46页 |
| ·PVC/MBS共混物的冲击断面分析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添加新组分的MBS共混改性PVC的研究 | 第50-58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50-51页 |
| ·性能测试 | 第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 ·PVC自身的流变特性 | 第51-52页 |
| ·添加新组分的MBS含量对PVC/MBS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添加新组分的MBS对PVC/MBS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添加新组分的MBS中DVB含量对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添加新组分的MBS对共混物冲击韧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添加新组分的MBS对PVC/MBS体系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