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基于抑郁症PFC-NAc-VTA神经环路研究疏肝和胃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

中文摘要第6-12页
ABSTRACT第12-20页
缩略词表第21-22页
前言第22-25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25-65页
    1 历代医家对抑郁症相关病证的论述第25-35页
        1.1 秦汉时期第25-27页
        1.2 隋唐时期第27-28页
        1.3 两宋时期第28-30页
        1.4 金元时期第30-31页
        1.5 明清时期第31-34页
        1.6 小结第34-35页
    2 《伤寒杂病论》对抑郁症相关病证的辨治规律研究第35-41页
        2.1 奔豚病与抑郁症第35-36页
        2.2 百合病与抑郁症第36-37页
        2.3 梅核气与抑郁症第37-38页
        2.4 脏躁与抑郁症第38-39页
        2.5 小柴胡汤证与抑郁症第39-40页
        2.6 四逆散证与抑郁症第40页
        2.7 小结第40-41页
    3 近十年来抑郁症的中医病因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第41-51页
        3.1 一般资料第41-42页
        3.2 研究方法第42页
        3.3 研究结果第42-44页
        3.4 规律探讨第44-51页
    4 从抑郁症PFC-NAc-VTA神经环路进行中医肝郁研究的思考第51-55页
        4.1 中医肝郁与抑郁症第51页
        4.2 PFC-NAc-VTA神经环路与抑郁症第51-54页
        4.3 从抑郁症PFC-NAc-VTA神经环路进行中医肝郁证研究的思考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5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65-108页
    实验一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第65-74页
        1 实验材料第65-66页
        2 实验方法第66-69页
        3 结果第69-72页
        4 讨论第72-74页
    实验二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PFC区病理变化的影响第74-81页
        1 实验材料第74-75页
        2 实验方法第75-77页
        3 结果第77-79页
        4 讨论第79-81页
    实验三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PFC-NAc-VTA神经环路中DA、GABA、Glu含量的影响第81-90页
        1 实验材料第81-82页
        2 实验方法第82-84页
        3 结果第84-88页
        4 讨论第88-90页
    实验四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NAc区PSD95 mRNA和NR2B mRNA表达的影响第90-97页
        1 实验材料第90-91页
        2 实验方法第91-95页
        3 结果第95-96页
        4 讨论第96-97页
    实验五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NAc区PSD95和NR2B表达的影响第97-103页
        1 实验材料第97-99页
        2 实验方法第99-101页
        3 结果第101-103页
        4 讨论第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8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108-121页
    1 从抑郁症研究“肝郁”的发病机制第108-110页
        1.1 中医“肝郁”与情志疾病第108页
        1.2 中医“肝郁”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第108-109页
        1.3 抑郁症PFC-NAc-VTA神经环路与中医“肝郁”的关系第109页
        1.4 从抑郁症PFC-NAc-VTA神经环路研究“肝郁”的发病机制第109-110页
    2 疏肝和胃汤的方药组成及作用机制第110-111页
        2.1 疏肝和胃汤的方药组成第110页
        2.2 疏肝和胃汤的作用机制第110-111页
    3 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研究第111-112页
        3.1 抑郁模型大鼠旷场实验及疏肝和胃汤的影响第111页
        3.2 抑郁模型大鼠强迫游泳实验及疏肝和胃汤的影响第111-112页
    4 基于PFC-NAc-VTA神经环路分析“肝郁”发生的机制及疏肝和胃汤的抗抑郁机制第112-118页
        4.1 抑郁模型大鼠PFC-NAc-VTA神经环路的变化及疏肝和胃汤的影响第112-116页
        4.2 抑郁模型大鼠 PFC-NAc-VTA 神经环路的变化及疏肝和胃汤的影响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1页
第四部分 结论与结语第121-123页
    1 研究结论第121页
    2 研究创新之处第121-122页
    3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122-123页
附录第123-150页
    附录一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第123-130页
    附录二 综述抑郁症 PFC-NAc-VTA 神经环路与摄食相关信号的中枢外周效应研究概况第130-148页
        参考文献第137-148页
    附录三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48-150页
致谢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补肾活血化痰法对秀丽线虫抗氧化及Aβ蛋白毒性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