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皮肤肿瘤论文

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相关机制及临床意义与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符号说明第17-18页
前言第18-25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8-19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9-25页
一、黑色素瘤组织VM和LPPCN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第25-48页
   ·对象与方法第25-27页
   ·结果第27-42页
   ·讨论第42-47页
   ·小结第47-48页
二、黑色素瘤VM和LPPCN形成相关机制初步探索第48-66页
   ·对象与方法第48-51页
   ·结果第51-60页
   ·讨论第60-64页
   ·小结第64-66页
三、黑色素瘤组织内三种血液供应模式"三阶段"现象第66-73页
   ·对象与方法第66-67页
   ·结果第67-71页
   ·讨论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四、局部微环境变化对黑色素瘤微循环不同模式建立的影响第73-93页
 (一) 缺血缺氧对黑色素瘤细胞局部浸润和血管生成模式的影响第73-83页
     ·对象与方法第73-74页
     ·结果第74-80页
     ·讨论第80-83页
 (二) IFP对黑色素瘤细胞局部浸润和血管生成模式的影响第83-93页
     ·对象和方法第83-84页
     ·结果第84-89页
     ·讨论第89-92页
     ·小结第92-93页
五、内皮抑素和多西环素对黑色素瘤微循环模式影响及其机制第93-107页
   ·对象与方法第93-95页
   ·结果第95-102页
   ·讨论第102-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结论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8-124页
综述第124-133页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24-129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29-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强树突状细胞及其相关exosome抗肝癌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RNA干扰STAT3基因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