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 ·蚓激酶及其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 ·概述 | 第8-9页 |
| ·蚓激酶的生理学特征 | 第9-10页 |
| ·蚓激酶的溶栓机理 | 第10页 |
| ·蚓激酶的临床应用 | 第10-11页 |
| ·蚓激酶的基因工程表达 | 第11-13页 |
| ·植物生物反应器 | 第13-16页 |
| ·概念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优点 | 第14页 |
| ·当前研究热点 | 第14-16页 |
| ·向日葵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优势 | 第16页 |
| ·外源蛋白在植物体内的高效表达策略 | 第16-20页 |
| ·利用高效表达的启动子和调节序列 | 第17-18页 |
| ·构建融合基因 | 第18页 |
| ·利用分泌途径将外源蛋白引向特定的部位 | 第18页 |
| ·反义基因技术 | 第18-19页 |
| ·利用叶绿体基因工程 | 第19页 |
| ·其他策略 | 第19-20页 |
| ·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及其亚单位 | 第20-2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3-3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3-24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23页 |
| ·酶与试剂盒 | 第23页 |
| ·激素、抗生素与试剂 | 第23页 |
| ·寡核苷酸引物 | 第23-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28页 |
| ·工程农杆菌的制备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 ·构建的表达载体图谱 | 第29-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 ·讨论 | 第35-39页 |
|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的向日葵遗传转化 | 第39-51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9-40页 |
| ·植物材料与农杆菌 | 第39-40页 |
| ·培养基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 ·种子的无菌处理 | 第40页 |
| ·外植体的准备 | 第40-41页 |
| ·农杆菌的培养 | 第41页 |
| ·共培养 | 第41-42页 |
| ·筛选方案与转基因植株再生 | 第42页 |
| ·组培苗的移栽 | 第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 ·向日葵的不同生长阶段 | 第42-45页 |
| ·讨论 | 第45-51页 |
| 第四章 转基因向日葵的检测分析 | 第51-58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1-52页 |
| ·植物材料 | 第51页 |
| ·酶与试剂盒 | 第51页 |
| ·寡核苷酸引物 | 第51-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 ·转基因向日葵的PCR检测 | 第52-53页 |
| ·转基因向日葵的 RT-PCR 检测 | 第53-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 ·转基因向日葵的 PCR 检测 | 第55-56页 |
| ·转基因向日葵的RT-PCR鉴定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