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防火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延安组烧变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14页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第8-11页
 二、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1页
 三、完成的工作量第11-12页
 四、主要研究进展和创新认识第12-14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24页
 第一节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第14-15页
 第二节 盆地演化特征第15-20页
  一、盆地发育阶段第16-18页
  二、盆地后期改造阶段第18-20页
 第三节 研究区地质特征第20-24页
  一、构造特征第20页
  二、地层分布特征第20-24页
第二章 盆地北部延安组煤系地层沉积特征及煤岩学特征第24-34页
 第一节 现今残留地层分布特征第25-28页
 第二节 早中侏罗世延安组沉积环境第28-30页
 第三节 延安组煤层特征及其煤岩学特征第30-34页
第三章 国内外煤层自燃及烧变岩研究进展第34-48页
 第一节 煤层自燃条件第34-38页
 第二节 煤自燃过程及烧变岩形成过程第38-40页
  一、煤氧化自燃的过程第38-39页
  二、烧变岩的形成过程第39-40页
 第三节 烧变岩特征及定年研究第40-48页
  一、烧变岩特征第40-44页
  二、烧变岩定年方法第44-48页
第四章 盆地北部烧变岩的形成及特征第48-72页
 第一节 盆地北部烧变岩形成条件第48-50页
 第二节 烧变岩分布范围及剖面地质特征第50-57页
  一、烧变岩分布范围第50-51页
  二、烧变岩剖面地质特征第51-57页
 第三节 研究区自燃煤特征第57-64页
  一、自燃煤层特征第57-62页
  二、自燃煤煤岩学特征第62-64页
 第四节 研究区烧变岩特征第64-72页
  一、烧变岩物理学性质第64-65页
  二、烧变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第65-69页
  三、烧变岩磁学特征第69-72页
第五章 特殊剖面剖析─柠条塔剖面为例第72-87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剖面特征第72-73页
 第二节 地质证据第73-74页
 第三节 地球化学证据第74-77页
  一、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第75页
  二、ICP-MS分析第75-77页
 第四节 岩石矿物学证据第77-83页
  一、扫描电镜(SEM)观察第77页
  二、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第77-80页
  三、红外光谱分析(IR)第80-83页
 第五节 古地磁证据第83-85页
 第六节 结果与讨论第85-87页
第六章 盆地北部烧变岩形成时代、类型及其地质意义第87-99页
 第一节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烧变岩形成时代第87-92页
  一、前人的认识和依据第87-88页
  二、裂变径迹方法提供的烧变岩形成年龄第88-92页
 第二节 烧变岩形成类型及条件探讨第92-96页
 第三节 盆地北部烧变岩研究的地质意义第96-99页
  一、烧变岩所蕴含的盆地演化信息第96-98页
  二、烧变岩的资源矿产意义第98-99页
结论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8页
后记第108-109页
附:硕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天格尔金矿带含金剪切带型金矿成矿作用研究
下一篇:南秦岭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金—钒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