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地球化学论文

中国东部陆海相互作用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初探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1 前言第16-2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2 文献综述第20-36页
   ·胶体絮凝机制在海洋细颗粒泥质区形成方面的应用第20页
   ·渤海和北黄海西部现代沉积作用和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回顾第20-26页
     ·稀土元素第20-22页
     ·渤海和北黄海粒度、主量元素、矿物和沉积动力过程等方面的研究第22-26页
   ·海洋沉积物生态环境污染及评价第26-31页
   ·百年尺度黄河入海物质的"源"到"汇"问题第31-32页
   ·向太平洋输送大量物质的东亚气溶胶方面第32页
   ·百年尺度中国铅污染在环境中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第32-34页
   ·存在问题第34-36页
3 胶体絮凝机制在现代海洋沉积中的作用第36-49页
   ·粘土矿物胶体的表面性质第36-40页
   ·影响胶体聚沉和絮凝的几种因素第40-41页
   ·胶体絮凝动力学第41-45页
   ·海洋环境中胶体絮凝作用的简要模式第45-49页
     ·河口区第45-46页
     ·近岸海区第46-47页
     ·大洋第47页
     ·中国边缘海泥质区成因第47-49页
4 渤海和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有毒元素的分布、来源,以及生态风险评价第49-69页
   ·引言第50-51页
   ·样品和分析方法第51-53页
     ·样品采集和分布第51-52页
     ·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第52页
     ·元素的分析方法第52-53页
   ·结果和讨论第53-68页
     ·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第53-54页
     ·有毒元素的分布第54-56页
     ·多种元素的物源分析第56-63页
       ·和Fe_2O_3(%)的相关性分析第56页
       ·富集系数(EFs)第56页
       ·主成份分析第56-62页
       ·聚类分析第62-63页
     ·生态风险评价第63-68页
       ·和标准沉积物质量闽值的比较第63-64页
       ·地累积指数I_(geo)第64-65页
       ·Hakanson’s评价方法第65-68页
   ·结论第68-69页
5 黄河口1976年人工改道对渤海湾沉积作用的影响第69-91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第71-73页
     ·样品采集第71页
     ·分析方法第71-73页
       ·元素含量分析第71页
       ·Pb测年第71-72页
       ·粒度分析第72-73页
   ·结果与讨论第73-89页
     ·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第73-74页
     ·表层沉积物的主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第74-81页
     ·~(210)Pb测年结果分析第81-83页
     ·B18孔粒度组成第83-84页
     ·B18主量元素组成第84-89页
       ·B18、滦河和黄河沉积物主量元素比较第84-85页
       ·B18百年尺度主量元素变化的指示意义第85-89页
   ·小结第89-91页
6 渤海和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91-99页
   ·样品采集和分析第91页
   ·结果和讨论第91-98页
   ·小结第98-99页
7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sources of various elements in the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Qingdao,China(已发表,SCI)第99-117页
   ·Introduction第100页
   ·Experiment第100-103页
       ·Sampling site第101页
       ·Sampling第101-102页
       ·Elemental analysis第102-103页
     ·Results and discussion第103-115页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Back Trajectory Analysis第103-105页
       ·Seasonal variation of various elements第105-108页
       ·Source of various elements in TSP in Qingdao第108-115页
         ·Seasonal variation of enrichment factors (EFs) of various elements第108-112页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percentage of element in sum of elements第112页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第112-115页
         ·Cluster analysis (CA)第115页
   ·Conclusion第115-117页
8 百年尺度中国铅污染在环境中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已发表,SCI)第117-131页
     ·Introduction第117-119页
     ·Materials and methods第119-122页
       ·Sample collection第119-120页
       ·Analysis of the grain size of the sediments第120页
       ·Dating of the sediment core第120-121页
       ·Elemental analysis第121页
       ·Stabl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analysis第121-122页
     ·Results and discussion第122-129页
     ·Pb concentration and flux profiles第122-125页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profile第125-128页
     ·Comparison with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data第128-129页
     ·Conclusion第129-131页
9 存在问题第131-132页
10 主要结论第132-134页
11 主要创新点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个人简历和发表论文第160-161页
附录第161-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极海冰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
下一篇: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