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花药培养研究概况 | 第10-17页 |
·化学诱变育种 | 第17-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研究一油葵花药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2-3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2-25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06 年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5-27页 |
·07 年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7页 |
·胚状体的诱导 | 第27-29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29-31页 |
·不同培养基对油葵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基因型之间诱导差异 | 第29-30页 |
·生长迅速的胚状体 | 第30页 |
·小孢子发育时期与油葵花蕾外部形态的对应 | 第30页 |
·水解酪蛋白对油葵花药诱导的影响 | 第30页 |
·油葵小孢子发育时期的镜检 | 第30-31页 |
3 研究二油葵花药培养过程中褐变的抑制 | 第31-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抗氧化剂 Vc 对抑制褐变的作用 | 第32页 |
·酚类吸附剂AC、PVP 对抑制褐变的作用 | 第32-34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4-35页 |
4 研究三硫酸二乙酯诱导油葵愈伤组织发生变异的研究 | 第35-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电导率测定 | 第38-39页 |
·MDA 的测定 | 第39-4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0页 |
·化学诱变剂的处理 | 第40页 |
·抗旱性的测定 | 第40页 |
5 研究四油葵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试验 | 第40-46页 |
·材料方法 | 第41-43页 |
·材料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06 年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43-44页 |
·花粉胚的继代 | 第44页 |
·07 年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44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4-46页 |
·外源及内源激素对油葵花药培养的影响 | 第44-45页 |
·褐变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45页 |
·F_1 代作为油葵花药培养材料的优点 | 第45页 |
·分化培养基中添加 AgNO_3 | 第45-46页 |
6 结论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