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4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多天线系统中的有限反馈预编码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多天线多载波系统模型 | 第14-26页 |
·多天线多载波系统模型 | 第14-15页 |
·线性检测 | 第15-16页 |
·理想线性预编码 | 第16-18页 |
·信道模型 | 第18-25页 |
·Rayleigh 信道模型 | 第19页 |
·SCM 信道模型 | 第19-22页 |
·SCM 模型的改进 | 第22-23页 |
·微波Gbit 信道模型 | 第23-25页 |
·单极化模式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多天线多载波系统中的有限反馈预编码 | 第26-47页 |
·本章引言 | 第26-27页 |
·码字选取准则 | 第27-29页 |
·传输单个子流的情况 | 第27-28页 |
·传输多个子流的情况 | 第28-29页 |
·预编码码本设计 | 第29-37页 |
·格拉斯曼码本 | 第29-32页 |
·格拉斯曼子空间投影简介 | 第30页 |
·格拉斯曼码本设计-单子流 | 第30-31页 |
·格拉斯曼码本设计-多子流 | 第31页 |
·格拉斯曼码本设计-信道具有相关性 | 第31页 |
·格拉斯曼码本的构造 | 第31-32页 |
·DFT 和旋转DFT 码本 | 第32-33页 |
·DFT 码本设计 | 第32页 |
·旋转DFT 码本设计 | 第32-33页 |
·Kerdock 码本设计 | 第33-35页 |
·MUB 简介 | 第33-34页 |
·Kerdock 码本构造 | 第34-35页 |
·Lloyd 量化码本 | 第35-37页 |
·随机量化码本 | 第37页 |
·多载波系统中的预编码问题 | 第37-42页 |
·子载波分簇 | 第38-39页 |
·基于Karcher 平均值的分簇有限预编码算法 | 第38-39页 |
·线性插值 | 第39-40页 |
·Geodesic 插值 | 第40-41页 |
·条件插值(Conditional Interpolation) | 第41-42页 |
·有限反馈预编码的复杂度分析 | 第42-44页 |
·码字选择的复杂度分析 | 第43-44页 |
·重构方法的复杂度分析 | 第44页 |
·仿真结果 | 第44-45页 |
·系统参数设置 | 第44-45页 |
·码本性能比较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多天线多载波系统中的天线选择 | 第47-55页 |
·本章引言 | 第47页 |
·基于瞬时信道状态信息的天线选择算法 | 第47-51页 |
·两种模式的天线选择算法 | 第48-50页 |
·基于误符号率的选择准则 | 第48-49页 |
·基于信噪比的选择准则 | 第49页 |
·基于信道条件数的选择准则 | 第49-50页 |
·多种模式的天线选择算法 | 第50-51页 |
·基于误符号率的选择准则 | 第50页 |
·基于信噪比的选择准则 | 第50页 |
·基于信道奇异值的选择准则 | 第50-51页 |
·基于信道状态二阶统计量的算法 | 第51页 |
·基于最大数据率的选择算法 | 第51页 |
·基于最小平均误比特率的选择算法 | 第51页 |
·Gbit 系统中的天线选择问题 | 第51-52页 |
·仿真结果 | 第52-55页 |
·系统参数设置 | 第52-53页 |
·天线选择的性能比较 | 第53-55页 |
第5章 时变信道下基于有限反馈的多用户预编码 | 第55-69页 |
·本章引言 | 第55-58页 |
·利用时域信道相关性的有限反馈预编码 | 第55-56页 |
·多用户有限反馈预编码设计 | 第56-58页 |
·时变信道下的多用户有限反馈预编码设计 | 第58-63页 |
·信号模型 | 第58-59页 |
·有限反馈机制 | 第59-60页 |
·改进的块对角化预编码算法 | 第6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0-61页 |
·算法描述 | 第61-62页 |
·复杂度分析 | 第62-63页 |
·性能仿真 | 第63-68页 |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3-64页 |
·仿真结果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