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我国对特高压线路输送能力的需求 | 第12-22页 |
| ·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交流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直流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我国电力需求预测"十一五"电力需求预测 | 第15-16页 |
| ·我国2020年跨大区电力输送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 ·华东电网受端分析 | 第17-18页 |
| ·福建2015年与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与特高压电网分析 | 第18-21页 |
| ·福建省2015年电力需求预测与特高压电网分析 | 第18-20页 |
| ·福建省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与特高压电网分析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交流输电系统的输电能力分析 | 第22-32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交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2-25页 |
| ·限制交流输电系统输电能力的基本因素 | 第25-27页 |
| ·热极限 | 第26页 |
| ·电压降极限 | 第26页 |
| ·稳定极限 | 第26-27页 |
| ·根据功角稳定性条件决定交流线路输送能力 | 第27-28页 |
| ·送受端系统短路比以及输电距离与线路输送能力的关系 | 第28-29页 |
| ·采用对输电线路补偿提高输送能力的办法 | 第29-31页 |
| ·并联电抗补偿对输送能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串连电容补偿对输送能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直流输电系统的输送能力 | 第32-39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交直记系统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 ·短路比的定义 | 第33-34页 |
| ·模型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 ·输送功率极限与短路比的关系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实例的计算与仿真分析 | 第39-63页 |
| ·福建特高压规划电网概况 | 第39-40页 |
| ·2015年规划电网 | 第39页 |
| ·2020年规划电网 | 第39-40页 |
| ·输电线路理论计算 | 第40-42页 |
| ·使用软件计算 | 第42-48页 |
| ·MATLAB简介 | 第42页 |
| ·M文件介绍 | 第42页 |
| ·2015年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输电能力理论计算 | 第42-46页 |
| ·2020年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输电能力理论计算 | 第46-48页 |
| ·实例仿真条件 | 第48-51页 |
| ·仿真程序 | 第48-49页 |
| ·计算模型 | 第49-50页 |
| ·运行方式 | 第50页 |
| ·故障方式 | 第50页 |
| ·稳定判据 | 第50-51页 |
| ·2015年福建省特高压交流输电能力计算分析 | 第51-57页 |
| ·省际特高压输电断面输电能力分析流程 | 第51-52页 |
| ·2015夏大方式福建主网潮流分析 | 第52-53页 |
| ·热稳定约束下的输电断面输电能力计算 | 第53-55页 |
| ·暂态稳定约束下的输电断面输电能力计算 | 第55-57页 |
| ·2020年福建省特高压直流输电能力计算分析 | 第57-60页 |
| ·特高压直流线路额定输电能力的N-1热稳定校验 | 第57-58页 |
| ·特高压直流线路额定输电能力的暂态稳定校验 | 第58-59页 |
| ·特高压直流线路最大输电能力的N-1热稳定校验 | 第59-60页 |
| ·特高压直流线路的最大输电能力的暂态稳定校验 | 第60页 |
| ·提高福建省网特高压输电能力的措施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本文结论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