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工程建设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13页 |
·国外DB总承包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 第13-14页 |
·国内DB总承包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 第14-16页 |
·主体行为风险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7-21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DB总承包模式及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管理概述 | 第21-35页 |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定义及优势 | 第21-24页 |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定义 | 第21-22页 |
·DB总承包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优势 | 第22-24页 |
·DB总承包模式下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主体行为风险概述 | 第24-28页 |
·风险的含义 | 第24-25页 |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 第25-26页 |
·DB模式下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定义 | 第26页 |
·DB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特性 | 第26-27页 |
·DB模式下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主体行为风险分类 | 第27-28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生成机理分析 | 第28-32页 |
·基于行为主体特性因素的主体行为风险分析 | 第29-30页 |
·基于组织学因素的主体行为风险分析 | 第30-31页 |
·基于信息不完整因素的主体行为风险分析 | 第31-32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 第32-34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32-34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管理的意义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可拓理论的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的评估 | 第35-47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方法的选定 | 第35-39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 第35-36页 |
·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的选定 | 第36-37页 |
·可拓优度评估模型的建立步骤 | 第37-39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政府职能部门行为风险 | 第39-40页 |
·业主方行为风险 | 第40-41页 |
·总承包商行为风险 | 第41页 |
·第三方监理行为风险 | 第41-42页 |
·材料设备供给商行为风险 | 第42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2-46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指标设计思想 | 第42-43页 |
·设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实例分析 | 第47-55页 |
·项目概况与背景 | 第47页 |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评估计算 | 第47-54页 |
·确定主体行为风险评估模型衡量条件 | 第47页 |
·确定与风险评估等级相对应的各指标的量域和极限量域 | 第47-48页 |
·确定待评估对象 | 第48-50页 |
·实例计算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的管理对策 | 第55-61页 |
·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 | 第55-57页 |
·完善主体组织内关于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及制度 | 第55页 |
·建立起学习型主体组织 | 第55-56页 |
·提高项目主体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 第56-57页 |
·建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集成管理机制 | 第57-59页 |
·协调机制 | 第57-58页 |
·整合优化机制 | 第58页 |
·激励约束机制 | 第58-59页 |
·建立高速公路项目主体行为风险预警系统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61-62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