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2.1 主要概念 | 第14-16页 |
2.1.1 新媒体时代及其特点 | 第14-15页 |
2.1.2 警察公共关系及其功能 | 第15-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2.1 公共关系理论 | 第16页 |
2.2.2 危机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17页 |
2.3 新媒体时代警察公共关系构建的意义 | 第17-19页 |
2.3.1 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安全需要的重要措施 | 第17页 |
2.3.2 是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期待的关键手段 | 第17-18页 |
2.3.3 是提升人民群众对警务服务要求的题中之义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警察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19-26页 |
3.1 新媒体时代警察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3.1.1 思想观念认识不准确 | 第19-20页 |
3.1.2 公共关系机构不健全 | 第20页 |
3.1.3 运行流程管理不完善 | 第20-21页 |
3.1.4 媒体监管工作不到位 | 第21页 |
3.2 新媒体时代警察公共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1-26页 |
3.2.1 履职能力差造成公众满意度下降 | 第21-22页 |
3.2.2 执法不公正导致公众的信任降低 | 第22-23页 |
3.2.3 非警务活动增加损害警察的形象 | 第23页 |
3.2.4 民警心理压力较大引发职业倦怠 | 第23-24页 |
3.2.5 警媒沟通不畅影响和谐关系构建 | 第24页 |
3.2.6 舆论引导不力致使涉警舆情扩散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国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 第26-30页 |
4.1 英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 第26-27页 |
4.1.1 通过警民恳谈提高警察公信力 | 第26页 |
4.1.2 通过吸纳志愿服务使公众支持警察工作 | 第26-27页 |
4.1.3 通过新媒体的谨慎运用发布信息 | 第27页 |
4.2 德国柏林警方的公共关系建设 | 第27-28页 |
4.2.1 建立三级公共关系体系 | 第27页 |
4.2.2 将公共关系建设纳入日常工作 | 第27-28页 |
4.3 新媒体时代国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启示 | 第28-30页 |
4.3.1 以多种方式构建警察公共关系 | 第28页 |
4.3.2 完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体系 | 第28-29页 |
4.3.3 注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规范化 | 第29-30页 |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措施 | 第30-39页 |
5.1 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识 | 第30-32页 |
5.1.1 提高情为民所系的思想认识 | 第30页 |
5.1.2 提高权为民所用的思想认识 | 第30-31页 |
5.1.3 提高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认识 | 第31-32页 |
5.2 积极探索信息化警务创新路径 | 第32-34页 |
5.2.1 探索技术集成型警务创新 | 第32页 |
5.2.2 探索协同联动型警务创新 | 第32-33页 |
5.2.3 探索公共服务型警务创新 | 第33-34页 |
5.3 不断加强警民关系建设 | 第34-36页 |
5.3.1 加强警民沟通了解 | 第34页 |
5.3.2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 第34-35页 |
5.3.3 形成双向良性互动 | 第35-36页 |
5.4 完善机构建设和保障措施 | 第36-39页 |
5.4.1 建立专职性队伍 | 第36-37页 |
5.4.2 加强针对性培训 | 第37页 |
5.4.3 健全长效性机制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