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 第10-11页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框架 | 第14-15页 |
1 论文的结构及要点 | 第14页 |
2 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中日东海争端概况 | 第15-20页 |
(一)东海概况与春晓油气田 | 第15-16页 |
(二)2004 年东海春晓油气田事件 | 第16-20页 |
1 日本针对中国东海资源开发的集体发难 | 第17-18页 |
2 矛盾的升级和中日官方的介入 | 第18-20页 |
二、 中日东海争端焦点分析 | 第20-25页 |
(一)东海争端之钓鱼岛 | 第20-21页 |
(二)中日两国东海划界分歧 | 第21-25页 |
1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 第21-22页 |
2 中国的划界立场与主张:坚持冲绳海槽为分界线 | 第22-23页 |
3 日方的划界立场与主张:“中间线”是合适的界限 | 第23-25页 |
三、 中日东海争端的历史演变过程 | 第25-35页 |
(一)东海争端的历史渊源 | 第25-27页 |
1 甲午战争与日本对钓鱼岛的觊觎和侵占 | 第25-26页 |
2 二战后的钓鱼岛 | 第26-27页 |
(二)中日在东海海域的首次纷争 | 第27-29页 |
1 70年代“保钓运动”的发起 | 第28-29页 |
2 中日东海首次争端的背景 | 第29页 |
(三)矛盾的升级——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的中日东海争端 | 第29-31页 |
1 中日东海争端的分水岭——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 第30页 |
2 矛盾升级的背后 | 第30-31页 |
(四)2004 年以来中日东海争端状况 | 第31-35页 |
1 原则共识和共同开发的谅解 | 第31-32页 |
2 闽晋渔事件 | 第32-33页 |
3 中日东海争端的现状 | 第33-35页 |
四、 中日东海争端的深层根源 | 第35-40页 |
(一)资源竞争加剧争议 | 第35-36页 |
(二)国家安全利益的纠葛 | 第36-38页 |
1 中日东海争端中的日本 | 第36-37页 |
2 中日东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 第37页 |
3 中日东海争端与东北亚安全结构密切关系 | 第37-38页 |
(三)中日两国之间民族主义情绪和历史恩怨盘根错节 | 第38-40页 |
五、 中日东海争端的前景展望 | 第40-44页 |
(一)“谋求共同开发”的难度及可能性 | 第40-41页 |
(二)中日双方应寻求合作共赢 | 第41页 |
(三)加强争端处理机制建设迫在眉睫 | 第41-42页 |
(四)磋商和对话是必由之路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