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1 配伍规律的认识及研究的思路 | 第10-11页 |
2 对心力衰竭(HF)的认识 | 第11-12页 |
3 附子、干姜配伍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实验研究 | 第13-53页 |
1 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实验研究 | 第13-33页 |
·心阳虚证AHF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3-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实验药物- | 第13页 |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实验仪器 | 第13-14页 |
·实验试剂 | 第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页 |
·实验结果 | 第14-17页 |
·一般状态 | 第14-15页 |
·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第15-17页 |
·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HR的影响 | 第15页 |
·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LV dp/~(dtmax)的影响 | 第15-16页 |
·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LV dp/dtmax的影响 | 第16-17页 |
·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虚证AHF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第17-24页 |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药物 | 第17-18页 |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实验结果 | 第19-24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急性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HR的影响 | 第19-21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虛证AHF模型大鼠dp/dtmax的影响 | 第21-22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dp/dtmax的影响 | 第22-24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治疗心阳虛证AHF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 第24-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药物 | 第24页 |
·实验动物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26-27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ANP、ET、TNF的实验研究 | 第27-28页 |
·实验结果 | 第28-33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RASS系统的影响 | 第28-30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血浆AⅠ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虛证AHF模型大鼠血浆AⅡ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血浆Ald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血浆ANP的影响 | 第30-31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虚证AHF模型大鼠血浆ET的影响 | 第31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阳虛证AHF模型大鼠血浆TNF的影响 | 第31-33页 |
2.附子、干姜组分配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实验研究 | 第33-53页 |
·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药物 | 第33页 |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一般状态 | 第34-35页 |
·心肾阳虚型CHF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第35-37页 |
·心肾阳虚型CHF模型大鼠HR的变化 | 第35页 |
·心肾阳虛型CHF模型大鼠LV dp/dtmax的变化 | 第35页 |
·心肾阳虚型CHF模型大鼠-LV dp/dtmax的变化 | 第35-37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治疗心肾阳虚证CHF的实验研究 | 第37-42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药物 | 第37-38页 |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第39-42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HR的影响 | 第39-40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LV dp/dtmax的影响 | 第40-41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LV dp/dtmax的变化 | 第41-42页 |
·附子、干姜组份配伍治疗心肾阳虚证CHF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42-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4页 |
·实验药物 | 第42页 |
·实验动物 | 第42-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虛证CHF模型大鼠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的实验研究 | 第44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RASS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44-45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ANP、ET、TNF的实验研究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53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病理组织学的变化 | 第46-48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心脏重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心脏湿重的影响 | 第47-48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 第48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虛证CHF模型大鼠RAAS系统的影响 | 第48-50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血浆AngⅠ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血浆AngⅡ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Ald.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血浆ANP的影响 | 第50-51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血浆ET的影响 | 第51-52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心肾阳虚证CHF模型大鼠血浆TNF的影响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75页 |
1 配伍与组分配伍 | 第53-55页 |
·配伍 | 第53-54页 |
·组分配伍 | 第54-55页 |
2.附子、干姜配伍及其组分配伍 | 第55-58页 |
·附子干姜配伍的认识 | 第55-57页 |
·附子、干姜配伍的传统认识 | 第55-56页 |
·附子、干姜配伍的现代研究 | 第56-57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的现代研究 | 第57-58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减毒的研究 | 第58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增效的研究 | 第58页 |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增效减毒的研究 | 第58页 |
2 心力衰竭模型的评价 | 第58-62页 |
·心阳虚证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的评价 | 第59-60页 |
·心肾阳虚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评价 | 第60-62页 |
3 附子、干姜组分配伍治疗心力衰竭作用的探讨 | 第62-64页 |
·对附子、干姜组分配伍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作用的讨论 | 第63-64页 |
·对附子、干姜组分配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作用的讨论 | 第64页 |
4 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理的探讨 | 第64-75页 |
·对HF大鼠心肌重构、心室重塑的影响 | 第65-67页 |
·对HF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 第67-70页 |
·对HF大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对HF大鼠醛固酮含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对HF大鼠心钠素的影响 | 第70-71页 |
·对HF大鼠内皮素的影响 | 第71-72页 |
·对HF大鼠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Ⅰ:急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试验截图 | 第84-95页 |
附录Ⅱ:慢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试验截图 | 第95-101页 |
附录Ⅲ:附子、干姜分配伍治疗慢性心衰作用机理研究病理组织图片 | 第101-106页 |
附录Ⅳ:大鼠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06-114页 |
附件Ⅴ:在校期间参加的课题和发表的文章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