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论 | 第9-16页 |
第一章 《龙图公案》:古代公案小说的推理 | 第16-28页 |
一、《龙图公案》的创作简述 | 第16-17页 |
二、古代公案小说推理的局限 | 第17-24页 |
1、官断:礼治大于推理 | 第17-18页 |
2、案情推理主要依靠观察、直觉和个人经验,非逻辑化和非科学化 | 第18-19页 |
3、侦察假设的证明,拷讯大于事实和推理 | 第19-20页 |
4、神断:推理的阻滞诉求 | 第20-23页 |
5、公案推理的简单化、模式化 | 第23-24页 |
三、古代公案推理的长处及利于现代转向的因素 | 第24-28页 |
1、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 第25页 |
2、契合逻辑的现代推理因素 | 第25-26页 |
3、借助一定科技手段证明推理证据 | 第26页 |
4、反映本民族伦理道德和文化心理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中国侦探案》和《老残游记》:侦探推理本土化的两种路向 | 第28-40页 |
一、侦探推理本土化的整理创作概况 | 第28-31页 |
二、《中国侦探案》中的推理 | 第31-33页 |
1、《中国侦探案》的推理进步 | 第31-32页 |
2、新瓶装旧酒 | 第32-33页 |
三、《老残游记》中的侦探推理 | 第33-40页 |
1、注重运用逻辑推理破案 | 第33-35页 |
2、类侦探角色的出现 | 第35-36页 |
3、推理依据新式科学知识 | 第36-37页 |
4、拷讯手段从断案过程中淡出 | 第37页 |
5、推理破案过程成为叙事的重心 | 第37-40页 |
第三章 福尔摩斯侦探案:作为参照系的译介侦探推理 | 第40-48页 |
一、侦探小说在近代中国的译介盛况 | 第40-41页 |
二、福尔摩斯侦探案在近代中国的译介 | 第41-43页 |
三、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科学推理精神 | 第43-45页 |
四、福尔摩斯侦探案的几种推理思维 | 第45-48页 |
第四章 《霍桑探案全集》:中国侦探小说推理的成熟 | 第48-59页 |
一、程小青、孙了红等创作概况 | 第48-51页 |
二、程小青成熟本土侦探小说中的推理 | 第51-58页 |
1、注重逻辑推理在破案中的核心地位 | 第51-53页 |
2、符合推理的一般前提和规则 | 第53-54页 |
3、借助科技知识和技术进行推理 | 第54-55页 |
4、围绕推理设置悬念和谜底 | 第55页 |
5、西方推理和本土文化心理的结合 | 第55-57页 |
6、侦探推理理论上的自觉 | 第57-58页 |
三、程小青推理的成熟是侦探小说成熟的标志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