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水体景观概述 | 第16-29页 |
·相关概念的阐释 | 第16页 |
·水资源 | 第16页 |
·水体景观 | 第16页 |
·水体景观的形式划分 | 第16-17页 |
·自然水体景观 | 第17页 |
·人工水体景观 | 第17页 |
·人工水体景观历史发展研究综述和分析 | 第17-20页 |
·传统园林理水的发展 | 第17-19页 |
·现代水景形式的发展与特点 | 第19-20页 |
·人工水体景观尺度界定 | 第20页 |
·大型水体环境 | 第20页 |
·中型水体环境 | 第20页 |
·小型水体环境 | 第20页 |
·人工水体景观的存在形式 | 第20-26页 |
·按形状划分 | 第20-21页 |
·按态势划分 | 第21-26页 |
·人工水体景观的功能作用 | 第26-29页 |
·环境与人有效联系的媒介 | 第26-27页 |
·调节气候与环境美化 | 第27-28页 |
·历史文化内涵与形式的传承 | 第28-29页 |
3 影响北方城市水体景观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第29-33页 |
·北方城市水体景观发展的地域性特质 | 第29-30页 |
·气候变迁与演化 | 第29页 |
·水源的集中与水量的制约 | 第29-30页 |
·季节变化对水体景观功能与形式的影响 | 第30页 |
·北方城市水体景观发展的生态性特质 | 第30-31页 |
·北方城市水体景观发展的人文性特质 | 第31页 |
·古代园林的指导意义 | 第31页 |
·北方水体景观特有的符号语言 | 第31页 |
·北方人工水体景观发展的经济技术制约性特质 | 第31-33页 |
·经济发展的滞后性 | 第31-32页 |
·工程技术的制约 | 第32-33页 |
4 北方地区水景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 第33-36页 |
·地域性与场所性的忽视 | 第33页 |
·过度诠释水景的形式风格 | 第33页 |
·冬季景观的缺失和夏季水体富氧化 | 第33-34页 |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34页 |
·人的亲水性与参与性差 | 第34-35页 |
·设计与治理断层 | 第35页 |
·治理方法不得当 | 第35-36页 |
5 北方地区人工水体景观的设计原则 | 第36-43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36-40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 | 第36-37页 |
·场所精神 | 第37-38页 |
·新制宜主义 | 第38-40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0-41页 |
·符号化原则 | 第41-42页 |
·经济性原则 | 第42-43页 |
6 北方人工水体景观设计对策与方法 | 第43-57页 |
·针对北方地区气候与季节的设计方法 | 第43-47页 |
·依据场地选择宜人的尺度 | 第43页 |
·依据不同季节表达水景形式 | 第43-46页 |
·驳岸与河道 | 第46-47页 |
·北方城市意象型水景的设计方法 | 第47-49页 |
·水园旱作与曲水流觞的意境传承 | 第47-48页 |
·视觉形式上的创新 | 第48页 |
·声与光的结合 | 第48-49页 |
·构建自然生态化的水体景观设计方法——技术应用型的节水型水体景观 | 第49-55页 |
·创造流动性的水体 | 第49页 |
·雨水的收集与中水的循环利用 | 第49-50页 |
·水生植物的配置 | 第50-51页 |
·生态驳岸的设计 | 第51页 |
·人工湿地的设计 | 第51-52页 |
·运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完善水处理机制 | 第52-55页 |
·基于人性化的水景设计方法——基于人文情怀的节水型水体景观 | 第55-57页 |
·参与性的水景设计方法 | 第55-56页 |
·安全性的水景设计方法 | 第56页 |
·趣味性的水景设计方法 | 第56页 |
·符号化的水景设计方法 | 第56-57页 |
·宣传环保理念,提高节水意识 | 第57页 |
7 案例综合分析---河北安平公园水体景观设计 | 第57-76页 |
·安平公园水体空间概述 | 第58-60页 |
·地理位置 | 第58-59页 |
·土地现状 | 第59-60页 |
·安平公园水体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因地制宜发挥地域性景观优势 | 第60-61页 |
·以人为本生态规划 | 第61页 |
·功能至上审美相辅 | 第61页 |
·经济合理与可持续发展 | 第61页 |
·安平公园水体设计方法 | 第61-67页 |
·水源的选择与水质的维护 | 第61-64页 |
·不同季节下的景观表象 | 第64-65页 |
·驳岸设计 | 第65-66页 |
·水体边际植物配置 | 第66-67页 |
·环境与水体景观整合设计 | 第67-76页 |
·建筑设计 | 第68-69页 |
·道路设计 | 第69-72页 |
·视线与空间序列设计 | 第72-73页 |
·小品设计 | 第73-74页 |
·亲水设施设计 | 第74页 |
·声光设计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