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采运与利用论文--木材学论文

木材动态黏弹性的温度、时间与频率响应机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8页
   ·引言第17-18页
   ·木材的力学状态和松弛转变第18-20页
     ·高聚物的力学状态和热转变第18-20页
     ·木材的松弛转变第20页
   ·木材黏弹性的概念及特征第20-26页
     ·木材的蠕变第21-22页
     ·木材的应力松弛第22-23页
     ·木材的动态黏弹性第23-26页
   ·木材的线性黏弹区域第26-27页
   ·木材动态黏弹性的研究现状第27-32页
     ·木材动态黏弹性与木材构造的关系第27-28页
     ·木材动态黏弹性与木材化学主成分的关系第28-29页
     ·含水率对木材动态黏弹性的影响第29-30页
     ·木材松弛转变行为与温度的关系第30-31页
     ·化学处理材的动态黏弹性第31-32页
   ·木材时-温等效原理的适用性第32-36页
     ·时-温等效原理的基本概念第32-35页
     ·木材时-温等效原理第35-3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6页
   ·论文构成第36-38页
第二章 木材线性黏弹区域的温度依存性第38-50页
   ·引言第38页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试样制备第38-39页
     ·动态应变扫描试验第39-40页
     ·线性黏弹区域的确定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9页
     ·木材的线性黏弹区域第41-46页
     ·临界应变值对测量频率的响应第46-47页
     ·弹性势能与屈服应力的计算第47-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木材动态黏弹性的各向异性第50-59页
   ·引言第50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试样制备第50-51页
     ·试样含水率调整第51页
     ·动态黏弹性能温度谱测定第51-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58页
     ·木材贮存模量的各向异性第52-55页
     ·木材损耗模量与损耗因子的各向异性第55-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木材动态黏弹性能温度谱第59-97页
   ·引言第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1页
     ·试样制备第59-60页
     ·干燥处理第60页
     ·试样含水率的调整第60页
     ·动态黏弹性能温度谱测定第60页
     ·动态黏弹性测定过程中试样含水率的变化第60-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95页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第61-62页
     ·绝干木材的动态黏弹性能温度谱第62-76页
     ·含水率木材的动态黏弹性能温度谱第76-84页
     ·水分对木材动态黏弹性的影响第84-90页
     ·木材力学松弛过程的表观活化能第90-95页
   ·小结第95-97页
第五章 木材动态黏弹性能时间谱第97-106页
   ·引言第97页
   ·材料与方法第97-98页
     ·试样制备第97页
     ·动态黏弹性能时间谱测定第97-98页
   ·结果与讨论第98-105页
     ·试样质量变化第98-99页
     ·恒温过程的贮存模量时间谱第99-101页
     ·恒温过程的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时间谱第101-105页
   ·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木材动态黏弹性能频率谱第106-118页
   ·引言第106页
   ·材料与方法第106-107页
     ·试样制备第106-107页
     ·动态黏弹性能频率谱测定第107页
   ·结果与讨论第107-117页
     ·稳态试样的动态黏弹性第107-111页
     ·稳态试样与非稳态试样的动态黏弹性比较第111-117页
   ·小结第117-118页
第七章 木材动态黏弹性的时-温等效原理适用性分析第118-128页
   ·引言第118页
   ·材料与方法第118-121页
     ·试样制备第118-119页
     ·试验仪器第119页
     ·基础数据测定第119页
     ·数据分析第119-121页
   ·结果与讨论第121-127页
     ·主曲线的合成与分析第121-124页
     ·移动因子与温度关系曲线的模型拟合第124-126页
     ·木材时-温等效原理适用性评价第126-127页
   ·小结第127-128页
第八章 结论第128-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1页
作者简介第141-142页
导师简介第142-143页
在读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 L.)水、光资源高效利用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
下一篇:侧柏和油松挥发物动态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