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标记和pit-1基因与杂种猪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22页 |
·材料 | 第12-15页 |
·试验样品 | 第12页 |
·仪器设备 | 第12页 |
·试验试剂 | 第12-13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13-14页 |
·微卫星标记的确定与引物的合成 | 第14页 |
·Pit-1 gene intronⅠ的引物设计 | 第14-15页 |
·不同物种Pit-1 gene CDS 序列 | 第15页 |
·试验方法 | 第15-20页 |
·性状选择及测定方法 | 第15-17页 |
·肉组织DNA 的提取 | 第17页 |
·DNA 浓度与纯度的检测 | 第17-18页 |
·PCR 扩增 | 第18页 |
·PCR 产物的检测 | 第18-19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19-20页 |
·Pit-1 内含子I PCR 产物测序与分析 | 第20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对经济性状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20页 |
·统计分析模型建立 | 第20-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2页 |
·基因组DNA 提取结果 | 第22页 |
·PCR 产物的扩增结果 | 第22-24页 |
·PCR 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 第22页 |
·PCR 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结果 | 第22-24页 |
·性状表型值的统计结果 | 第24页 |
·性状间的表型相关 | 第24页 |
·性状主成分分析 | 第24-26页 |
·样本相关阵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与累积贡献率 | 第24-25页 |
·入选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 第25-26页 |
·不同杂交组合的主成份值 | 第26页 |
·微卫星对肉质性状影响的差异分析和多重比较 | 第26-29页 |
·标记基因座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26页 |
·微卫星标记基因型的效应 | 第26-28页 |
·微卫星标记在种群间分布 | 第28-29页 |
·Pit-1 基因内含子Ⅰ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 第29页 |
·内含子基因型的效应 | 第29-30页 |
·对于内含子中SNP 主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预测 | 第30页 |
·核苷酸序列变异 | 第30-32页 |
·DNA 多态性 | 第30页 |
·Pit-1 基因CDS 序列长度变异 | 第30-31页 |
·不同物种间Pit-1 基因遗传分化和聚类分析 | 第31-32页 |
4 讨论 | 第32-36页 |
·试验操作的优化 | 第32页 |
·微卫星座位与各性状综合分析 | 第32-33页 |
·pit-1 内含子Ⅰ突变位点遗传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微卫星标记与 pit-1 基因的连锁分析 | 第34页 |
·物种间 pit-1 基因的聚类分析 | 第34页 |
·PCR 产物直接琼脂糖电泳检测缺失突变 | 第34-35页 |
·存在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 第35-36页 |
5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40-41页 |
个人简介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