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1 前言 | 第7-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回顾 | 第10-14页 |
| ·国外对农村基础设施产权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2 研究的理论背景与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 ·农村基础设施 | 第17-18页 |
| ·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义及类型 | 第17-18页 |
| ·农村基础设施的特征 | 第18页 |
| ·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关系 | 第18-20页 |
| ·农村基础设施产权类型 | 第19页 |
| ·明晰的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关系的界定 | 第19-20页 |
| ·农村基础设施管理 | 第20-22页 |
| 3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及管理制度变迁 | 第22-28页 |
| ·农村改革前的基础设施产权关系与管理 | 第22-24页 |
| ·农村改革后到新农村建设前的基础设施产权关系与管理 | 第24-26页 |
| ·新农村建设后的基础设施产权关系与管理 | 第26-27页 |
|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关系与管理改革 | 第27-28页 |
| 4 农村基础设施产权配置与管理机制 | 第28-39页 |
| ·农村基础设施产权有效运行的目标函数 | 第28-30页 |
| ·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关系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 第30-33页 |
| ·私益型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关系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 第31页 |
| ·中间型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关系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公益型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关系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 第33页 |
| ·不同主体行为对基础设施产权配置及管理效果的影响 | 第33-39页 |
| ·政府行为对基础设施产权配置及管理效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 ·集体行为对基础设施产权配置及管理效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农户行为对基础设施产权配置及管理效率的影响 | 第36-39页 |
| 5 案例求证——两个村庄的基础设施产权关系及管理 | 第39-47页 |
| ·贵州省前锋村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 | 第39-41页 |
| ·前锋村的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 ·前锋组的基础设施 | 第40-41页 |
| ·未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前的情况 | 第41页 |
| ·贵州省纳谷村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 | 第41-43页 |
| ·纳谷村的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 ·纳谷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42-43页 |
| ·贵州省两个村庄的基础设施产权关系及管理分析 | 第43-47页 |
| ·基础设施的形成特点 | 第43页 |
| ·村活动室产权关系规定的分析 | 第43-44页 |
| ·其他基础设施的产权分析 | 第44-45页 |
| ·两个村庄的基础设施管理 | 第45-47页 |
| 6 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关系及管理改革建议 | 第47-52页 |
|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关系及管理改革 | 第47-48页 |
| ·当前的产权及管理改革 | 第47-48页 |
| ·当前改革的不足 | 第48页 |
| ·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关系及管理改革建议 | 第48-51页 |
| ·改革的目标、路径、方法 | 第48-49页 |
| ·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和完善管理制度 | 第49-50页 |
| ·将国有资产管理延伸到乡镇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中 | 第50-51页 |
|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在校期间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参加科研项目 | 第56-57页 |